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津警备区河西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运用技术手段存史留史

“复活”老照片中的红色记忆


■付 晶 陈 凯 本报记者 张志强

视频制作:付 晶 邵 将二维码制作:张子阳

“他当时就在我旁边,我清楚地记得他的神态!”3月9日上午,在天津警备区河西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102岁的老干部张武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一张黑白老照片修复而成的全彩影像图。望着画面上满眼笑意的战友,张武英不停念叨“就像在眼前一样”。

据该干休所工作人员介绍,所内老干部年龄普遍在90岁左右,身体机能下降,对于许多红色革命故事的记忆变得模糊,开展抢救性存史留史工作刻不容缓。对此,该干休所组织医生、家属、工作人员等展开座谈,最终确定运用AI技术对老干部珍藏的旧照片进行修复还原,对部分清晰度较高的照片加以动态呈现,从而留住老干部的红色记忆。(扫描二维码观看部分还原照片合集)

“感谢你们又让我看到了她的笑容。”老干部俞维美的青春记忆里,有一位女战友的身影,但这位战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的花季,留在了异国他乡的抗美援朝战场。每每拿出早年间的合影照,看着泛黄的人像,俞阿姨总是伤感落寞。修复活动开展后,该干休所工作人员对合影照进行动态复原。当依旧年轻的战友穿越时空向自己微笑,俞阿姨百感交集,激动地和大家分享她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同战斗的故事。

“老照片既是打开尘封回忆的钥匙,也是留存红色记忆的宝库。”该干休所政委欧宝国介绍,他们现已收集具有红色故事背景的黑白照片217张,初步修复132张,完成全彩AI动态影像图33张,4本红色革命故事集被扩充至6本,革命故事的完整度、可信度均有了显著提升。

下一步,该干休所结合荣誉室改造升级,联合地方影视技术公司,对修复完成的老照片等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打造红色资源数据库,依托干休所内触摸屏进行展示。同时,还将定期更新补录离退休干部红色革命故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展厅。

上图:工作人员聆听老干部张武英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邵 将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