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葛子铺村一个农家小院拜访88岁的扈振国老人,听他聊起他的父亲、齐鲁红色商人扈梅僧的往事,我不禁感动落泪。
1890年,扈梅僧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黄山铺镇葛子铺村。高小毕业后,他先是在本村当私塾老师,后来开始经商。他重信誉、懂经营、会管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怀抱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振华泰服装厂、振华泰面粉加工厂、振华泰制鞋厂、振华泰水泥制品厂等企业,引领老沂水工商业由传统纯手工制作向机器制作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沂水县被服厂首批裁缝技师,基本都是当年扈梅僧在振华泰服装厂培养出来的。
抗战时期,八路军物资不好筹集,扈梅僧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工人加班加点,为八路军缝制军服36000套,并捐献服装2000套及面粉、棉花、食盐等物资,有力支援了沂蒙军民抗战。随后几年,扈梅僧先后参与创建鲁中军区弹花厂、华东军区被服厂等军工企业。
扈振国老人回忆:“面对当时日本鬼子的严密封锁,父亲从来没有惧怕过,把生死置之度外。父亲曾说:‘一线战事吃紧,战士们为了抗击日寇流血牺牲,咱们总不能让战士们光着膀子和鬼子拼命吧。’”
匪患猖獗,为党运送物资的扈梅僧深受其害。有一次,一位八路军干部家属临产,扈梅僧拉着食盐、红糖、药品等往山里送,半路上遭遇土匪。扈梅僧原以为这批物资会落入他手,没承想,土匪不但没有打劫,反而帮他把物资运给八路军。
原来,土匪头目14岁时,曾带着生命垂危的母亲来到葛子铺村乞讨。扈梅僧不但给予钱财,还专门请了乡医大夫为他母亲治病。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后来,在扈梅僧多次劝导下,他加入八路军。扈梅僧以身为教,经他动员参军入伍的革命战士有上百人。
1946年,全省都在闹饥荒,扈梅僧家中已有7男2女共9个孩子。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他把刚刚奔赴东北前线的8位解放军家属子女,接到自己家里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他宁肯让自己的子女外出乞讨,也不让一位解放军家属子女受冻挨饿。多少年后,其中一位受助解放军子女专程来到扈梅僧的坟前行跪拜之礼,感念其当年救助之恩。
济南解放初期,为解决部队及市民的生活问题,扈梅僧被华东军区安排到济南市小清河边庄闸,负责建设开元水利磨面厂。期间,他作为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常常没日没夜地工作。同事们都劝他注意休息,他总说:“什么时候大家都能吃上饭了,不再为粮食发愁了,我才能休息。”1949年7月20日,他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扈梅僧爱党为党,不求回报。临终之时,他嘱咐子女:“不准给组织添一点麻烦,不准问党要任何待遇。”
站在沂河西岸,夜风拂面。霓虹闪烁的商区夜景,使我对扈梅僧当年创业的情景产生无尽遐想。耳畔仿佛传来振华泰工厂隆隆的机器声,我似乎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军服和为八路军运送军服时卖力推拉独轮车的感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