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赴军旅,退役有工作……”10年前,当毕业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21岁大学生王惟正坐在考场上,思考如何考上事业编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会以辽宁省某事业单位干部的身份,跟学弟学妹们分享这段人生经历。
前不久,辽宁省盘锦军分区组织“云端”征兵宣传报告会,受益于“带岗参军”政策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王惟正现身说法,激发了众多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
自2013年以来,盘锦市逐渐探索出一条从大学校门到部队营门、再到企事业单位的一条龙式人才培养使用新路子。10年来,该市大学生入伍率逐年攀升,盘锦籍入伍大学生士兵96%成为部队骨干或立功受奖,退役大学生士兵98%受到用人单位表彰,成为地方用人单位骨干力量。
从“退役安置”到“应征预置”——
应征就业不再是单选题
几年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学生体检、政考过关后,在定兵环节打起了退堂鼓。征兵干部与他谈心,说到最后他掏出一句心里话:“前些时与一家用人单位签了入职意向,这几天催我尽快上班。当兵是我儿时的梦想,但这家单位也是梦寐以求的,我实在不舍得放弃。”
盘锦军分区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选择到火热军营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同时,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其中88.6%的受访男性大学毕业生担心退役后就业出路问题。有的坦言:“如果当兵和就业存在矛盾,只好选择后者。”
事实上,对于很多适龄青年来说,最大的担忧,不在于入伍后训练多苦多累,而是自己服完兵役后,还要面临“二次择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家退役士兵指令性安置政策的取消,适龄青年既有热血从军报国的期待,也有对自己未来后路的顾虑。
“征兵由热转冷,眼瞅着报名人数下降,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回忆起当时的窘境,负责征兵工作的军分区动员处文职参谋付品超至今唏嘘不已。
盘锦市常住人口140余万,仅有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毕业生数量有限,如何征集更多大学生士兵?军地领导将目光瞄向了毕业回到家乡的应届毕业生。
“别让当兵和就业这道选择题,难住了有志从戎的大学生!”从2013年开始,盘锦市委、市政府和盘锦军分区联袂出台大学生“带岗入伍”政策,将“退役安置”创新为“应征预置”,即:每年全市为参军入伍大学生预留100个事业单位岗位,大型国企拿出50余个用工指标预留给大学生士兵,定兵即签订就业意向,退役后直接上岗。
定向、定岗、定编的征兵新政犹如重石激水,立即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不小反响,征兵报名现场再次排起长龙。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的青年郑钦云从小立志从军,但担心参军耽误就业,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报名。当得知市里出台“带岗入伍”新政策后,他第一个报了名。在郑钦云看来,“带岗参军”就是一颗“定心丸”。
当后顾之忧解除,参军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2013年当年,盘锦大学生报名参军人数“井喷”升至1500余人,二本以上毕业生占75%以上。翌年应征人数接近翻一番,征集的大学生士兵总人数连续两年居辽宁省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盘锦市每年为大学生士兵提供的工作岗位中,近50%来自市直机关和县区重点部门,涉及经济学、城市规划、道路桥梁、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紧缺专业。
“从实践来看,‘带岗参军’完全超出了预期效果。”军分区动员处文职参谋付品超说,政策出台后,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军人数逐年递增,作为政策制订的参与者、落地实施的见证者,自己的内心不仅仅是用激动可以来形容的。
从“带岗入伍”到“带薪服役”——
民企加盟拓宽安置渠道
从2013年起,盘锦市先后拿出900个事业编和480个大型国有企业岗位,用于接收安置入伍大学生士兵。然而,随着地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能够提供的岗位越来越有限,“带岗入伍”政策遇到瓶颈。
“能不能将大学生士兵‘应征预置’的范围从政府拓展到社会?”军分区决定以大型民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大优质兵员征集力度。刚开始,一些企业并不理解:“凭什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征兵。”对此,军分区逐家企业走访,登门协商破解难题。
事情很快有了突破性进展。从2018年起,盘锦市调整拓宽“带岗入伍”模式,先后与8家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较好的民营企业签订“带岗入伍、带薪服役”战略协议,激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进营门。按照协议,企业为员工保留工作岗位,服义务兵役期间每月发放基本工资,立功受奖者另外发放经济补贴,退役后军龄计入工龄。
员工从军行,工资照常领。事实上,这是“带岗入伍”的升级版。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的于海明洋签约后激动地说:“公司以实实在在的待遇激励我们投身国防建设,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一定不负军地领导期望,争取建功军营。”“大型民营企业为入伍大学生预留工作岗位,两年义务兵期间按月发放底薪。让我动心的不仅是优厚待遇,还有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尊崇军人的社会责任。”毕业于沈阳工程大学的周伟,曾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就读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李阳和周伟想法一致,毕业后主动选择参军入伍。“当兵是我的梦想,退役后到企业工作,还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李阳2018年退役回到家乡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单位领导很器重他,自己也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和希望。
“有多家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拿出优质岗位用于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军分区司令员黄勇介绍说,“带薪服役”将大学生士兵安置方向从以事业编制和国企编制为主向民营企业延伸,一方面可以减小当地政府安置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真正实现了双赢。
近年来,盘锦市共有浩业化工公司、海德新公司等10余家大中型民营企业共提供300个岗位,预留给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安置退役军人、支持征兵工作,我们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从“军营入口”到“社会出口”——
军地合力搭建广阔舞台
“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防事业服务,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年的大学生士兵阚红贺,如今身份已经变成了盘山县得胜街道的专武干事,回想自己的从军之路,他倍感自豪:“参军本是尽义务,没想到因此走上了成长成才的快速路。”
2014年9月,阚红贺“带岗参军”,2016年退役后,如愿从事国防动员工作。“之所以能比别人更快进入角色,得益于两年军营生活的锻炼,同学们都羡慕我有当兵的经历。”阚红贺笑着说。
和阚红贺有相同感受的,还有盘锦市机关事务中心社会化服务保障科副科长赵亚霄。“在军营加钢淬火,培养了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品质,到了地方,做什么工作都无所畏惧。”在火热的军营,赵亚霄实现了由一名大学生到精兵的跨越。退役后,他在文电制发、办公室秘书等岗位干得风风火火,很快受到重用。
2017年9月入伍的张思雨,如今在双台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其实早在入伍之前,自己和家人还是有一些顾虑的,主要是对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没有规划。”张思雨说,当兵两年受益良多,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磨砺了心智。
“军地合力,才能真正留住、用好大学生士兵。”军分区政委赵晓峰介绍说,为促使大学生士兵尽快完成高学历到高能力的转变,他们与部队一同制定符合大学生士兵个人实际和部队发展需要的成长路线图,由部队和地方分别指定业务骨干、技术能手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式帮带。
为避免部分大学生将入伍当作就业“跳板”,从2019年开始,盘锦军分区推出两项创新之举:一是确定“长期服役、长期受益”的原则,将服役满两年安置工作改为长期保留工作岗位,鼓励大学生士兵安心服役;二是建立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思想状态和现实表现,并将他们在部队的表现情况作为安置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
盘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建立了跟踪培养考察制度,由军地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考察组赴大学生士兵所在部队进行考察,掌握其成长表现,汇总军事、政治、医疗、体能等考核成绩和立功受奖情况,制作卡片记录在案,作为大学生士兵退役安置依据。
2021年年底,两名女大学生来到盘锦军分区咨询征兵事宜,同时也表达出心中最关切的问题——女兵是否同样享受“带岗参军”政策。自2013年盘锦市推出“带岗参军”政策以来,只面向男大学生士兵,两名女生都希望可以像男兵一样,既能参军入伍接受淬炼,退伍后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得知两名女生诉求后,军分区领导高度重视,经过缜密调研与协商,在去年上半年征兵工作中推出创新举措:打破性别限制,女兵与男兵同样享受“带岗入伍”政策。
“部队发展有空间,职业规划有奔头。”好政策带来溢出效应,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逐梦军营。调查数据显示,盘锦市连续3年在辽宁省征兵“五率”量化考评中排名靠前,大学生占比达60%以上。输送的大学生兵员,许多在部队是骨干,回到地方后,也在单位挑起了大梁。
出口关乎入口,退伍连着入伍。出口疏通了,入口才有活水。采访结束时,军分区司令员黄勇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长远统筹大学生士兵从军营入口到社会出口的全流程,不断优化征集、培养、使用的各环节,才能下好‘带岗参军’这招棋,为部队输送更多、更稳定的高素质人才,为退役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图①:新兵即将踏上通往军营的列车。付品超摄
图②:入伍大学生新兵与企业签署用工合同。姜 彬摄
图③:入伍大学生新兵学习“带岗参军”相关政策。尹学刚摄
图④:组织预征青年役前教育训练。纪小勇摄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