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敢将赤手挽狂澜


■孙现富

“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这是外界对台湾地区名门望族——雾峰林家的评价。林氏家训是:“先有国,后有家,国比家大。”林家第六代林朝栋因抗击法国侵略军立下战功;第七代林祖密以反日爱国著称,曾追随孙中山革命,被任命为闽南军司令。

让我认识这个名门之家、满怀敬仰之心的,是林正亨烈士。他是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也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的第一位台籍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35岁。2023年1月30日,是林正亨牺牲73周年纪念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群英谱里知道了他的名字,被他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所感染、所震撼。

林正亨出生于1915年8月,受祖辈爱国情怀的熏陶,果敢刚毅、一身正气。七七事变爆发后,林正亨弃笔从戎,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36军军部见习军官。1940年1月,随部队赴广西作战,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

1944年初,国民政府组织中国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林正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个时候,他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第二个孩子很快要出生。他安慰待产的妻子:“把你们扔下,我心里也不好受。可没有国,哪来的家?现在国家有难,我们不去谁去?”临行前,他拍了一张戎装照,在照片上题写一首词:“戎装难掩书生面,铁石岂如壮士心。从此北骋南驰,戴日月,衣霜雪。笑斫倭奴头当球,饥餐倭奴肉与血,国土未复时,困杀身,心不歇。”

战斗中,林正亨身负16处伤昏死过去。后来,经历两次大手术,他奇迹般活了下来。然而,重伤落下残疾的林正亨被列为编外人员遣回云南“疗养”,实际被国民政府遗弃。

对国民政府心灰意冷的林正亨,拖着伤残之躯沿途乞讨,硬是从云南走回重庆。在这里,他找到当时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妹妹林冈。

林冈原名林双盼,成为林正亨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当时,林冈的公开身份是苏联塔斯社驻重庆记者站的记者。在她和爱人(《新华日报》记者鲁明)的介绍下,林正亨参加了劳动协会。在这里,他的思想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1946年6月,林正亨秘密加入党组织。

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林正亨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组织上给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参加新四军,二是回台湾参加党的秘密工作。林正亨考虑到林家在台湾人脉熟、关系多,认为回台对革命工作更有利。

在岳母的资助下,林正亨回到台湾开办了一家皮鞋店,作为地下交通站和秘密联络点。这个时期,林正亨把全部精力放在发展台盟组织和创办进步刊物上。他和妻子沈保珠经常悄悄收听新华社广播、抄写解放战争的消息,然后印在两个进步刊物《综合文摘》《和平文献》上,供进步青年传阅。

1949年8月18日凌晨,林正亨因为组织读书会在家中被捕。当时10余名台湾贤达联名具保,林正亨拒绝“悔过”,婉言谢绝。考虑到他是国民党元老之子,以及在台湾地区的特殊影响,蒋介石特地派心腹陈诚到狱中提审劝降。当时,陈诚拿着一张“悔过书”要林正亨签字:“只要你签个字,表示悔过,供出领导人,我马上放你出去。”

林正亨当场拒绝:“第一,我没有什么错,也没有什么需要悔过的;第二,我没有什么联系人,只有一个叫陈百川的人,你们也都知道,没有其他人可供。”这个“陈百川”,是林正亨虚拟的“领导人”。陈诚恼羞成怒,判处林正亨死刑。

临刑前的日子,林正亨用彩纸给心爱的孩子剪了十几页纸花,还给儿子留下一封信。我曾在一次展览中看到那封信,纸页泛黄,文笔细腻,一行行清晰的小楷浸透满满的父爱:“你已经9岁了,要懂事,要有礼貌,要孝顺妈妈和奶奶,不要跟坏小孩玩,做错了事下次不要再做,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给母亲的诀别书中,林正亨写道:“我踏上父亲的道路——苦难与牺牲。这是崇高的品行和无比的光荣。妈妈您用不着悲伤,也不用为我担忧,生着要为责任艰苦牺牲奋斗,死是我们完成了责任。”早在1945年10月,林正亨受重伤“疗养”期间,曾给母亲写过一封信:“亲爱的母亲: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请母亲不要为我残废而悲伤,应该为家族的光荣来欢笑……”

赴刑场之前,林正亨在牢房的地板上刻下一首绝笔诗,以明心志:“乘桴泛海临台湾,不为黄金不为名,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半生奔逐劳心力,千里河山不尽看,吾志未酬身被困,满腹余恨夜阑珊。”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挚爱跃然而现。

1950年1月30日,阴雨蒙蒙,林正亨被押赴刑场。他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让沿途的人为之动容。路经泉州街时,林正亨大声呼喊妻子沈保珠的名字。此刻,妻子正在家里给他做牢饭。得知消息后,沈保珠像发了疯似的往刑场跑,但还是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多少年后,每每提起,沈保珠都心痛不已,这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林正亨牺牲后,在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沈保珠携子女来到北京,改名沈毅。1983年,国家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如今,雾峰林家后人以“不能让爱国传统丧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的坚定信念,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不难,舍富贵而革命为难;舍富贵而革命不难,能审国族,辨忠节,而舍富贵以革命为尤难。”家国情怀,在雾峰林家几代人心里不是几个简单的字眼,而是一种生命的坚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