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坚守初心 甘当“备份”


■石纯民 徐永楠

前不久,坚守24年多的航天员邓清明终于圆梦,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此前,作为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仍为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他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又一次次重新出发,为祖国永远时刻准备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安心做备份、一丝不苟做好备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实际上,备份是一个网络术语,是指为避免系统硬件或存储介质发生故障、计算机病毒入侵、人为误删等意外情况,提前将数据存储,以备不测。通常,大项工作或大项工程都有完备的甲方案、乙方案,乃至多手备份,确保关键时刻有备无患。对于备份来说,最大特点就是正常时默默无闻,非常时起关键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艰巨且复杂,故每次任务都会安排备份,它是整条飞天任务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起到托底作用。其实,许多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都有过备份的经历。

作为备份航天员,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都与主份一样。不同的是,备份要承受的心理考验更特殊且复杂——付出和主份一样的艰苦努力,却止步于发射塔前;入选备份后,明知飞天任务基本与自己无缘,训练却一点也不能松懈。“欲事立,须是心立。”邓清明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与奋斗,关键在于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正是这份初心让邓清明每次落选后,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归零”,抛开过去,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迎接新挑战;也正是这种初心,让他义无反顾、坚定如初地等待与努力。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邓清明说,自己永远都忘不了1998年1月5日航天员大队成立当天,与13名战友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199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人民空军选拔首批航天员。1998年1月,31岁的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从上千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怀揣“为国出征,飞天圆梦”的初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

所谓初心,简而言之就是最初的心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是一辈子不改本色的张富清,还是守岛卫国、默默奉献的王继才;无论是逐梦海天的张超,还是血洒雷场的杜富国;无论是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还是雪域高原播种者钟扬……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或走向大漠戈壁,或走向荒凉孤岛,或走向危难现场,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都是源于他们不忘初心、永远坚守初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发展壮大,就在于无数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正如一部中共“创业史”动漫所描述的:几十人的团队,资本金接近于0,却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当年的那艘小船,开成航母了”。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也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需要每名官兵都要坚守初心,甘当“备份”,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全局意识、补位意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而不懈奋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