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记者来到重庆市武隆区凤来镇高寿村,道路两旁的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三五成群地忙着从村桑茶产业基地移栽桑苗。
“高寿村有种植桑树的传统,但以前都是零敲碎打,‘各自为政’。我们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桑茶列为乡村振兴的又一特色产业,计划种植800余亩桑树。桑树全身是宝,嫩叶制茶、大叶养蚕、桑果可采摘,还可开发桑果酒、桑果干、桑果酱等系列产品,这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缕希望之光……”一身迷彩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华杰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乡村道路上,不时有摩托车和农用车驶过,黄华杰感慨:“现在村子‘活’了,热热闹闹的,10年前可不是这样。”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退役回到武隆时,高寿村基本是个“空壳村”——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后来,人武部驻村工作队来了,经过几年的帮扶,全村脱贫摘帽大踏步走上致富路。山村长出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巢来。离乡的青壮年回来了,投资者、旅游者也上门了,高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气小康村。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老兵新兵一起奋斗,高寿村的明天会更美、更热闹。”一旁,武隆区人武部政委马宏伟接过话茬。
马宏伟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退役军人是乡村振兴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视野宽、行动快、讲大局、乐奉献。这几年,高寿村脱贫致富多亏了黄华杰等一批退役军人:周德洪带头种植“寿米”,蹚出致富新路;李万银担负村里百亩桃园维护管理工作,还义务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一些在外发展不错的退役军人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为高寿村注入发展活力。
说话间,路过桃园,退役军人李万银正带着大家对桃树进行修剪。“这是我们的‘摇钱树’。”李万银介绍,“Y字形的修剪,可以让桃树树冠投光更均匀,果实分布更合理,更有利于优产丰产。到了丰收季节,再经过全自动筛选生产线,给桃子按照外观、果型、色泽分品级后,‘穿衣服’‘起名字’,身价能翻两三倍……”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探索农旅结合,引入踏青赏花、鲜桃采摘、寿桃品鉴等项目,将产业链拉长,也让收益更可观。今年,村里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30万元。“下一步,人武部计划帮你们引进生产流水线,将桃子做成果干、罐头,进一步扩大市场。”听了马宏伟的话,李万银笑了:“人武部总是拉着我们往前奔。种桃技术是在人武部组织的培训班学的,生产资金是人武部协调的贷款,农家乐是人武部帮忙开的,现在又想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要支持军队接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咱们的步子还要更大些!”马宏伟一边说一边往前走去。
“部队的人,步子快,不好追……”黄华杰向记者介绍,年初,区人武部请来农技专家对高寿村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确定桑茶产业发展方向后,很快就协调有关部门,请来了高寿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向仲怀提供技术指导,在村里建设蚕桑科普馆和院士指导服务站。11月初,区人武部组织村里的技术骨干培育桑茶苗。如今,嫩绿的桑茶田已见雏形。遥想来年春日,一定是一幅“绿遍山原白满川”的乡村美景图。
在人才旺、产业兴的同时,要想乡村走好持续发展道路,还得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为此,区人武部在村里试点帮建法治大院和2个“三治”示范院坝,协调区委组织部投入资金改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干部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议事有平台”。针对村党支部组织制度不完善,部分村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区人武部机关党支部还与村党支部结成帮建对子,结合村党支部实际,帮助他们建立完善自身建设措施、规范组织生活程序,帮建党支部会议室和党务政务公开栏。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区人武部领导第一时间来到高寿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同寻找乡村振兴新的着力点。村支书张国映告诉记者,几乎每隔一个月,区人武部的领导都要来一趟村里,为村干部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
今年以来,区人武部与村党支部共举办支部共建座谈会20余次,组织5位部队先进党员代表到村授课,11位优秀党务工作者就村级党建工作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15位农业科技专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村里的“主心骨”“顶梁柱”。
“我们相信,只要沿着乡村振兴这条路走下去,我们高寿村会越来越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临别之际,张国映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上图:武隆区人武部干部职工和高寿村党员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汤琳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