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金波、记者郭冬明报道:“不到3天,户口迁移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智能平台真方便!”11月下旬,江西省樟树市,海军某部士官杨诚的家属任莞欣拿着新户口本,开心不已。
前不久,杨诚和任莞欣刚办完婚礼就匆匆归队了。任莞欣到丈夫原户籍所在街道办理迁户手续时遇到难题,街道正在拆迁,一时无法办理。问题反映到宜春军分区,在政治工作处干事叶剑的指导下,任莞欣将相关情况上传至“智慧维权”信息化处理平台,不到3天户口迁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记者从宜春军分区涉军维权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他们联合市政府、公检法等10余家军地单位联合搭建涉军维权服务网络,引接利用智慧法院、兵役服务、智能办公、政务公开等信息系统,建立军人军属维权数据库,打造集法律咨询服务、涉军案件受理于一体的“智慧维权”信息化平台,实现涉军案件纠纷调处、法律服务资源互融共享,开辟涉军维权“一站式”服务快捷通道,让信息多跑路、军人军属维权少跑腿。
“现在维权真是太方便了,只要上传信息,在线上就能一键办理。”东部战区陆军某部士官陈辉告诉记者,2015年他在家乡江西省铜鼓县县城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但开发商一再推迟交房并拒绝赔偿。前不久,他向家乡人武部求助。
记者打开铜鼓县人武部涉军维权负责人罗伍珍的手机看到,陈辉维权的信息登记后,他们通过“智慧维权”平台,在线提出法律援助申请。不到5分钟,铜鼓县司法局律师罗卫平就线上进行了回复,并与陈辉家人取得联系。随后,在铜鼓县人武部的协调下,律师、陈辉家人共同前往开发商所在公司,现地协调解决方案。最终,经过军地各方的共同努力,纠纷得以化解。“虽然远在部队,但通过平台能在线实时查阅办理过程,相关证明也能在线提供。”陈辉告诉记者,“智慧维权”平台的推广,为在外军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平台运行不到一年,已线上调处纠纷案件12起,从立案到结案最多不超过5个工作日,件件办结。
本报讯 李岸伟、记者柯穴报道:“‘身边的法律专家’真是太贴心了!”11月27日,驻滇某部战士小李使用部队新配发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完成一份纠纷起诉状后,感叹不已。
当天早上,小李与家人联系时得知,母亲正在为一笔久追不回的欠款发愁。想起前不久部队组织的涉军维权讲座,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营区新安装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前。小李在屏上勾了几个选项、填了几个数字,很快,一份规范的起诉状完成;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将起诉状传给家人,办完这一切只用了不到1小时。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利用军地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强军地信息数据融合共享,提高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质效,昆明军事法院协调云南省司法厅为驻滇部队配发了法律服务机器人,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13项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具备自助申办法律服务、一键生成法律文书和普法宣传等功能,使官兵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法律专家”。
为推动涉军维权工作与时俱进,近年来,昆明军事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先后引入“跨域立案”“互联网法庭”“法律服务机器人”等手段,实现涉军维权工作由“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切实让信息多跑路、官兵少跑腿。
与此同时,昆明军事法院紧贴部队备战打仗现实需要,搭建军地协作新平台、出台新措施,探索形成“服务对象拓宽、战时程序拓展、考评督导激励、科技手段赋能”的涉军维权模式,为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7月,武警某部军官王某的妻子在接孩子回家途中被公交车撞倒,母子二人均身受重伤。交警事故责任认定短期无法作出,而巨额救治费用超出王某家庭承受能力。昆明军事法院立即将此事纳入涉军维权工作重大纠纷,并协调省司法厅开通绿色通道,指派处理交通责任事故经验丰富的律师进行法律援助,多次赴昆明市交警大队,督促加快办理进度,客观认定事故责任,同时协调市国资委和公交公司上级单位现地办公,最终,公交公司同意垫付前期手术费用、康复费用,确保军属得到及时救助。“先行受理,专人专办,特事快办,过程跟踪,必要时成立专班现地督促办理,涉军维权就是要聚焦备战所需、官兵所急,保障官兵心无旁骛投入强军事业。”该院第二审判庭庭长黄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