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跨省寻亲,让烈士“回家”


■凡军亚

“当我亲手将6位烈士的个人信息资料盒交给烈士亲人时,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亲情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近日,河南省灵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英模事迹进校园”活动,苏村乡第一初级中学学生贾聪聪、张旭帆和同学们交流前期参与为烈士寻亲活动的感受,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灵宝市苏村乡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25位烈士,至今仍有6位烈士未找到亲人,这是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始终牵挂的事。在多方协调下,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共和国不会忘记——传承红色基因 我为烈士寻亲”节目组,为烈士寻找“回家”路。

由于历史原因,苏村乡烈士纪念碑上只记载了烈士的姓名、籍贯、身份和牺牲时间,当地史志办、退役军人事务局掌握的信息也有限,只查到王松山、王布里、晋德忠、毕林发、李天云、宋玉喜等6位烈士,都是山西省长治市关村乡王村人,曾隶属于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38团独立营。

9月初,寻亲小组第一站来到灵宝市,走访了苏村乡革命烈士陵园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走访灵宝市关工委副主任彭军平时,寻亲小组获得重要线索。作为该市党史研究者,彭军平为大家还原了那场战斗。

1947年10月,当地发生骇人听闻的“苏村惨案”。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18位烈士光荣牺牲,均安葬在苏村乡革命烈士陵园,其中包括王松山等6位烈士。

寻亲小组带着线索来到山西长治。由于地名变更,他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烈士的出生地——关村乡王村(现为老顶山街道王村)。

巧合的是,为纪念本村22位牺牲烈士,村里修建了烈士纪念亭。然而,纪念亭记载的烈士李天云、王布里牺牲地与寻亲小组掌握的信息不符。在走访村里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田保胜时,寻亲小组得知,老人当年曾和6位烈士一起参军入伍。据老人回忆,当时他年龄小,留在后方照顾伤员,6位烈士则上了前线,全部牺牲。烈士的牺牲地得到印证,后经信息比对、史料查阅、实地考证,最终证实与灵宝市掌握的信息基本一致。

“父亲参军那年,我才8个月大。加上早年间条件有限,没有时间精力寻找父亲的安葬地,今天才得知父亲长眠在苏村乡。”76岁的王松山烈士之女王小富含泪告诉笔者。经过多方努力,6位烈士的后人全部找到。

不久前,烈士王松山、王布里的亲属共21人,从山西赶到苏村乡祭奠。王小富颤抖着手将鲜花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前,诉说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未能到现场祭拜的烈士家属,在王村烈士纪念亭通过视频连线同步祭扫,烈士和家人实现云端“重聚”。

“每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魂都应该被铭记。虽然寻亲的路很长,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歇。”活动结束,寻亲小组成员王少茹在记事本上写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