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根本性要求。踏上逐梦圆梦的新征程,汇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精神力量包含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要素,是社会意识的集中表现和支撑人们内心世界的力量;与物质力量相辅相成,构成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和历史前进的巨大推动力。一百年来,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关键是凝聚起克敌制胜、强党兴国、开创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入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使中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鲜明标志。
历史和现实深刻昭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精神力量强大,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才能在历史前进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新的奋斗目标在召唤,把党的二十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用更强大的精神力量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我们的精神力量具有鲜明内质。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精神力量的内在本质是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理想信念闪耀真理和信仰之光,是照亮前进征程、点燃奋斗激情的火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新的征程上,必须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用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同心同德、砥砺前行的思想基础。
我们的精神力量具有坚强基石。我们党百年奋斗创造的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强大精神力量的坚强基石。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承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汇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的要求。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昂扬斗志,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我们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厚底蕴。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提供了牢固精神支撑,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强大精神力量的深厚底蕴。社会历史就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进的。我们党始终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自己的重要文化使命,善于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思想智慧和精神动力,使伟大民族精神成为共筑百年梦想的内在精神力量,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提出了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挖掘和阐发其中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为传承发展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自信自强的思想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主席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就能在精神上达到新的高度,汇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勠力同心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向着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