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激发国防动员系统职工队伍活力

湖北省着力推进县(市、区)人武部职工队伍建设
上海警备区创新手段激发职工队伍干事活力


编者按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在国防动员系统,职工占了相当比例。如何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这需要军地合力畅通人才选、培、用渠道,不断激发这支队伍的建设活力,从而为实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本报讯 王书平、记者何武涛报道:“‘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对此感触尤深……”11月4日,湖北省钟祥市人武部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座谈交流会,职工邓凯的发言引发共鸣。就在一周前,荆门市“关于加强人武部职工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出台,拓宽了邓凯的职业前景和成长空间。

邓凯是一名退役士兵,曾4次荣立三等功,2019年退役后被钟祥市人武部招录为职工。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军旅梦,邓凯很高兴,但也有顾虑:作为职工,使用归口人武部,供给和行政管理关系却在地方,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新出台的办法让邓凯吃下了“定心丸”——“‘人武部职工晋升使用和地方事业编一视同仁’‘职工队伍实行军地双向交流任职’,这些规定保证了只要有为就会有位,让我向前奔的劲头更足了。”

湖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王国明告诉记者,编制体制改革后,人武部军官数量减少且多为交流干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文职人员都是新入职,对武装工作不够熟悉;长期从事武装工作的职工队伍发挥好作用对于确保工作连续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以往职工队伍存在管理单位、编制等级不统一等问题,许多职工缺乏“归属感”“荣誉感”,工作劲头不足。为挖掘发挥好职工队伍作用,该省军区会同地方组织、人社等部门在荆门市开展试点。

规范编制设置。在县(市、区)统一成立“国防后备力量服务中心”,属性为县(市、区)人社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等级统一定为副科级;在编制数量上,规定“有民兵训练基地的,人员编制数不少于10名,没有民兵训练基地的,编制数不少于6名”;在职能定位上,明确“服务中心主要配合人武部做好民兵整组训练、兵员征集、潜力调查、国防教育等工作,各地可结合辖区实际对服务中心任务进行充实拓展,充分释放服务中心功能作用。”

严格选拔配备。对现有人武部职工,按照“静态转换、待遇不降、有序稳妥”的原则,实施平职落编。首次落编定位后,空缺岗位采取公开招聘、组织选调两种方式进行补充。荆门市明确,公开招聘原则上面向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和优秀退役军人,组织选调原则上从转业安置军士和乡镇、街道专武干部中择优遴选,突出民兵教练员等重点岗位,择优遴选配备。

理顺管理权责。服务中心统一隶属县(市、区)人社局,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人事关系、组织(党团、工会)关系、供给关系等按照事业单位管理规定,由人社局负责;日常教育、管理使用以人武部为主。人武部会同地方对职工进行考核,优胜劣汰。

推进跨军地交流。对表现优秀、符合相关条件的服务中心主任,积极推荐使用到县(市、区)直机关或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对表现优秀的其他人员,服务中心没有领导岗位空缺的,积极向外推荐交流使用。

随着一项项举措出台,“想干事才有出路、能干事才有盼头、干成事才有甜头”成为职工共识。年终岁尾,邓凯等职工活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定点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线,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本报讯 陈敏、记者樊晨报道:“本轮专业联训课目多,我区民兵分队在不少重难点课目还有弱项……”11月7日,上海市奉贤区民兵管理保障中心,主任肖振东对照大纲评估全区民兵队伍能力水平,筹划参训前各项准备。规范专业、精准高效、运行顺畅,上海市16个区民兵管理保障中心成立以来,人员队伍实现了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严明、充满活力。

改变源于一次调研。去年底,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对职工队伍现状进行专项调研,结果显示,人武部职工作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领域军事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存在岗位入口宽松、队伍素质不高、活力动力不足、待遇保障偏低等问题,制约了民兵管理保障能力水平,也限制了新域新质民兵力量建设质效。

“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后,我们立即同市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会商,将推动人武部职工管理模式改革作为人力资源建设运用的重点工作,就职工改革目标、方向等原则性问题进行明确。”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相关领导介绍,这项工作得到地方大力支持,全市16个区相继挂牌成立民兵管理服务保障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对职工队伍进行转聘定编。

记者在金山区民兵管理保障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设置管理和专业技术两类岗位,在有序依规完成职工队伍转聘同时,正根据编制缺额拟定对外招聘计划。负责该项工作的职员黄方磊是刚刚转聘不久的老同志,对于这项改革举措连连点赞:“如今,我们身份性质变了,待遇保障高了,职业前景更加明晰,工作自主性也强了。”

翻看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初步谋划的民兵管理保障中心建设方案,3个明确让人倍感振奋:明确中心事业人员军地双向交流,打破军地壁垒,畅通人才渠道;明确公开招考延揽社会优秀人才,拓宽参与国防军队建设新路径;明确人员发展成长路径,变革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交流任用机制。“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地落实,职工有了自己施展能力才华的新平台,有助于调动他们武装工作‘主人翁’意识。”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干事李宸卫介绍道。

“目前,民兵管理保障中心已实现全面定岗定编,但这只是第一步。”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人力资源组负责人孙国栋介绍,他们对表军地有关法律法规,区分内部关系、人员职责、公开招聘、聘用合同、培训考核、岗位等级调整等方面拟定相关规定,既确保全市统一规范运行,又赋予各区自主创新权利,推动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层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