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最念是老兵

——一名军校教员和百名老兵的故事


■董浩田 李 智 赵樱丽

写在前面

须发皆白、目光明亮,脸上总挂着慈祥的微笑——他们,似乎与别的老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当你真正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伤痕如勋章般荣光耀眼。

循光而行。9年时间里,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教员蒲元,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寻访革命老兵,守护国家记忆。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军人加入其中,在触摸历史中感受力量、传承精神。

寻访·和时间赛跑

深秋时节,西安街头树枝上的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冬,马上就要到了。

按原计划,蒲元和几名志愿者正为革命老兵申请过冬关爱物资,却意外得知一个噩耗:八路军老战士、原志愿军总医院军医邓永顺,已于2022年10月27日10时30分“归队”。

在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口中,老兵离世叫“归队”。而就在20天前,新四军老战士、志愿军工兵第十团老兵杨大鹏“归队”。寻访老兵9年来,蒲元明显感到,亲历战争的革命老兵逝去的速度正逐渐加快。当晚,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帖,表达对邓永顺、杨大鹏的悼念。

和老兵结缘,还要从2013年的冬天说起。那时,从事军事历史教学的蒲元在撰写一篇有关抗战史的文章。为了搞清一些模糊的史实,他托战友联系上数十名健在的抗战老兵。

这是蒲元第一次与抗战亲历者面对面交流。老兵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经历让同为军人的蒲元深受震撼,同时,老兵对后辈的殷殷嘱托也让他陷入沉思:“当亲历者芳华不再,谁来留住他们的故事?”寻访和关爱老兵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萌生,从此扎下根。

之后,他加入当地关爱老兵志愿者队伍,开启漫漫寻访路,并与百名老兵结下不解之缘。

寻访抗战老兵赵宗信是蒲元的一段艰辛经历。老人家住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档案里没有记录确切的村名。张洪镇地形复杂,连导航也在这里失灵,蒲元几次把车开到水渠边或无法通行的乡道。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才在百子村找到赵宗信。

走进赵宗信家,志愿者一眼便看见堂屋桌子上的一张军装照,那是赵宗信服役时的留影。照片上,19岁的赵宗信一脸威武。

年近九旬的赵宗信见一队人提着大包小包热情来访,半天才搞明白,是有人特地从西安赶来看望他。在向志愿者介绍老照片和老物件时,赵宗信的思绪回到多年前的抗日战场。讲到兴致处,只见他随手抄起一根木棍开始演示刺杀动作,一招一式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

不同于赵宗信,结识老兵樊心孝其实是个“意外收获”。2018年,国务院印发《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蒲元到社区为岳父登记退役军人信息。他突然想到:“已经登记的人中会不会有抗战老兵呢?”于是,他请求工作人员查询90岁以上的登记者,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樊心孝,1926年生”的字样映入眼帘。

在与樊心孝的儿子电话交流后,老人抗战老兵的身份得到确认。1944年春夏之交,樊心孝从家乡山西临县参军,被编入八路军第120师,跟着贺龙的部队上了前线。得知这一消息,蒲元激动不已,毕竟像樊心孝这样的抗战老英雄已经不多了。

然而,更大的意外还在后面,樊心孝的家,竟然就在蒲元岳父家楼下。蒲元不禁感慨:“相见不相识,真没想到,老兵近在咫尺,抗战历史就在身边。”

关爱·老兵不孤单

“我们不是快递员。”这是蒲元常常对年轻志愿者说的话。关爱老兵行动,不仅仅是日常送生活物资,春节送年货,寿辰送蛋糕鲜花,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致敬流程,庄严的仪式让每名接受致敬的老兵及志愿者都终生难忘。

“今天,请接受我们全体志愿者最崇高的敬意。当年,日寇入侵,山河变色,是您响应号召,挥泪告别家人,为民族自由而战……历史不容忘记,民族英雄不容忘记!”每次举行致敬仪式,蒲元等志愿者都会饱含深情地诵读这段为抗战老兵量身定制的致敬词。在激昂的乐曲声中,致敬仪式开始,蒲元为老兵佩戴绶带,宣读致敬词,敬赠“抗战英雄”牌匾和印有老兵照片的纪念挂历,并将一枚特别定制的纪念章别在老兵胸前。整个仪式简洁、庄重。

电话询问、初访、致敬仪式、日常探访……蒲元和志愿者们远赴新疆、湖南、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足迹遍布100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关爱老兵200余人次,在送去慰问品的同时,更给老兵以精神上的慰藉。

2015年,蒲元前往武警新疆某部代职,工作之余心心念念的还是老兵。在与当地志愿者交流中,老兵马宪庭进入他的视线。

马宪庭,河南邺县人,1940年入伍,作战英勇,多次负伤。老兵家住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上的一个小镇上,地处偏僻。“再远也得去一次。”蒲元特别申请了一块由陕西抗战老兵关爱团定制的“抗战英雄”牌匾,与来自新疆的志愿者聂雁等人,一起赶往马宪庭家。

志愿者的到来,让93岁的马宪庭有些激动。他向大家展示他的抗战“勋章”——身上留下的多处枪伤、刺刀伤。聂雁给老兵穿上新衣服和鞋子,戴上印有“抗战英雄”字样的大红绶带,并进行致敬仪式。在场的人情难自禁,马宪庭更像个孩子一样泪流满面。仪式结束后,志愿者把牌匾挂在客厅墙上,马宪庭则端着半碗藕粉开心地吃着。

马宪庭的女儿阿香悄悄告诉蒲元:“爸爸得了食道癌,家里人一直没有告诉他。他只感觉嗓子疼得厉害,一天根本吃不了几口饭,今天你们来了他高兴,竟一下子吃了这么多。”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块牌匾第二天就被换了地方。原来,阿香把它挂在了家门口。这瞬间成为小镇的爆炸性新闻,大家从未想过自己身边竟然有一位抗战英雄。打那以后,身患重病的马宪庭时常坐在门廊“抗战英雄”牌匾下,享受着邻里的注目,这成为他最后的荣光。两个月后,老兵安然“归队”。

今年国庆期间,蒲元再次前往西安市长安区,看望一位与人民军队同岁的老兵。

栾绍本,1927年生人,1943年从山东平度入伍,多次参加反“扫荡”作战,后因伤返乡。1946年,栾绍本再次入伍,曾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孟良崮战役中,栾绍本3处负伤倒在血泊中。直到1982年,一枚距离脊椎较近的弹头才从栾绍本身体里取出。

2019年,蒲元和志愿者向栾绍本赠送了“抗战英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悬挂在栾绍本家里客厅的醒目处。多次探望后,蒲元早已和栾绍本成为忘年交,在一个月前他便计划着,向这位老友送上一份别样的国庆礼。“英雄不怕牺牲,就怕被人遗忘。步入暮年的他们,最刻骨铭心的还是昔日的战场。”于是,蒲元有了主意。

国庆当天,蒲元和志愿者相约来到栾绍本家。从踏入家门那一刻起,老兵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志愿者的手,那是一支他曾经使用过的步枪模型。接过这把“枪”,栾绍本凝视良久,爱不释手。

传承·同行者渐多

有人曾问蒲元:“做志愿者,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到底图什么?”

在蒲元心目中,关爱老兵是一种自觉行动。除了向老兵送去慰藉和尊重外,他希望收集更多史料,把课上好,把学员教好,这是他的“私心”。

“对老兵的铭记,不仅仅是记下一个个名字,更是借此点亮更多人的心灯。”蒲元所在的教研室承担军事历史课程教学任务,与中国近现代战争史密切相关。他认为,在宏大的历史叙述和细致的理论讲解外,加入老兵的战斗故事和关爱老兵的心路历程,不仅可以提升授课的代入感,还能让青年学员沉浸在英雄的事迹里,感受军人的血性胆气。

为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蒲元精心打造“英雄·从战场走来”专题讲座,多次应邀到政府部门、部队、学校宣讲,让更多人触摸有温度的战斗历史。

令蒲元难忘的是一次与中学生的交流。2019年10月,他应邀为西安市高新一中沣东中学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前,蒲元从未走进中学校园开展宣讲。他担心的是,孩子们能不能接受战争的残酷,能不能真正感悟到抗战的精神力量。

他试图调整课件和教案,但这种尝试很快失败了。因为“英雄”两个字的背后,必然与坚韧、奉献乃至牺牲紧密相连,任何人为的割裂和掩饰都会失真。这样的讲座,又怎能打动人心?

带着忐忑的心情,他开始授课。然而,现场900多名中学生的反应完全出乎蒲元的预料。学生们倾听的神态、专注的眼神,很快让蒲元打消了顾虑。随着故事的深入,全场师生仿佛和英雄前辈们同呼吸共命运。感伤时,全场静谧无声,不少学生眼角噙满泪水;感动时,掌声像雷鸣般响起。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教育贯穿到课外,引导学员亲身参与关爱老兵公益活动,是蒲元近年来努力的方向。

在百岁八路军老兵赵魁华家里,学员们和老人共度难忘的八一建军节;在八路军老兵曹传芳居所,学员们向老人演唱了专门排练的电视剧《亮剑》主题曲《中国军魂》;在90岁老兵张茂山家中,听到他12岁就协助八路军开展侦察工作时,大家对他的勇敢和沉着钦佩不已……

在蒲元的带动下,毕业学员在走上一线带兵岗位的同时,关爱老兵的脚步从未停歇:毕业学员张琪在老家河南商丘寻访抗战老兵徐永振,为老兵送去节日问候;学员殷婧璇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山东总队,她与战友一同看望八路军老兵梁金发,两代军人面对镜头敬礼,留下一张特殊的合影;学员卢旦晨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江西总队,她把一位新四军老兵请到总队,为新入伍的战士作报告……

一路走来,同行者渐多,让蒲元备受鼓舞。更令他感动的是家人的支持,多年来,妻子耿小乔坚持和他一起参与关爱老兵公益活动,两个孩子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看望革命老兵。

“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蒲元说,“虽然每次的致敬仪式都很短,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图①:老兵张茂山向蒲元(右)介绍纪念章。

图②:蒲元看望卧床的老兵胡凯。

图③:蒲元和学员向老兵乔书臣赠送“抗战英雄”牌匾。

图④:学员听老兵赵魁华讲战斗故事。

图⑤:蒲元和战友看望老兵邓永顺、肖邦秀夫妇。

图⑥:蒲元带领学员向老兵栾绍本敬礼。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扈 硕

关爱老兵永远在路上

■蒲 元

“从2013年到2022年,关爱老兵这些年,成为我军旅生涯最宝贵的时光,也是最值得回忆的经历。”这是前不久在关爱老兵志愿者聚会上我的一段话,虽是即兴发言,确是肺腑之言。

这些年的关爱之路,回首望去,满是感动、感恩和感悟。

感动的是,老兵为御侮救亡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拳拳之心和不屈斗志。正如我们给八路军老战士赵魁华写的致敬词那般:“您在华北敌后游击、黄土岭等战役战斗中,历枪林弹雨,经九死一生,是中华民族的铁血脊梁。您直面强敌、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勇表现,永远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聆听老兵的故事,感动久久充盈激荡于心间。

感恩的是,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汇聚到更多同行者。实地寻访老兵,挖掘战斗故事,举行致敬仪式,筹集善款物资……几个小时的致敬活动,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准备。在关爱老兵这条路上,我不是孤勇者,越来越多的青年军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有的逢年过节慰问,有的为老兵捐款,有的接老兵回军营“探亲”……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宝贵的国家记忆。

感悟的是,传承老兵精神、关爱英雄前辈永远在路上。通过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努力,老兵和家属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四季终不停,老兵渐凋零。然而,英雄远去,精神长存。这些年,我把老兵的奕奕风采带进课堂,把老兵的传奇故事书写成文,把老兵的战斗精神广为传扬。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毕业学员带着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英雄的敬仰,如满天星辰般奔向各自战位,用不同方式传承着老兵的精神,继续着老兵的事业。

下一个十年,我还在这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