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驻扎野外,要克服很多困难。最令我难忘的,是用水困难。当年在山上驻训,水往往是水车拉上山来,然后再以连为单位分装到各个水袋。连队百八十号人,洗脸、洗脚、洗衣服,还有洗碗筷都指望着这袋水。所以,在野外最不自在的事就是用水。
洗碗之前,要先用纸巾把油渍擦一遍,然后再用水简单洗一下。一般不用洗洁精,不好清洗不说,主要是费水。洗完脸的水再洗脚,省了一半水呢。虽然每天训练、劳动出不少汗,体能训练服和迷彩服一天下来都是汗臭味,但大家没法天天洗衣服,怎么着也得熬上个把礼拜。
最有意思的是洗澡。就近找块平整地,搭一个淋浴帐篷,外面有发电机、热水器。虽然简陋,但能洗上热水澡,大家都很知足。从掀门帘开始计时,包括穿脱衣服和洗澡,每人仅三五分钟。水量充足的时候,满打满算不超过8分钟。争分夺秒又搓又洗的场面可想而知,每次洗澡如同打仗。有个别战士动作慢了点,身上的泡沫还没来得及冲洗干净就得出来。如此动作紧张,等到从帐篷里钻出来,又免不了一身汗。
后来,有了淋浴车。水箱、热水器、淋浴室集成到一辆车上,方便了负责放水的班长,省去搭帐篷、安装淋浴设备、装卸水袋等环节。但对洗澡的官兵来说,差别不大,照样得抢时间,水量照样有限。
入伍就到野外,哪儿哪儿都看着新鲜,我当时就忍不住问负责放水的班长:“为啥不多拉点水上来?”他说人手有限,车也有限。我又问:“为啥不多派点人手、多派几辆水车,这样大家用水不就有保障了吗?”老班长仔细瞅瞅我,嘿嘿一笑,说:“我的大排长,你当咱上山是来享福的?”这话说的,讽刺意味十足。
那会儿,我刚进部队,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为啥非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又压又夹又抠,意义到底在哪儿?饭前为啥要有一支歌,声音不响亮还不行……
在部队时间长了,兵味也越来越浓,这些问号慢慢被拉成叹号。我甚至还会责备当年的自己。哪儿哪儿都想得通,就不是军营了。一个懒散拖沓、张牙舞爪的青年经过军营大熔炉的锻造,定能脱胎换骨、面貌一新。
放水班长说得对极了,舒舒服服不是当兵,当兵肯定要吃苦。不吃苦中苦,当不成像样的兵。千军万马,单单整齐划一还不够,这一条标准线还要不停地往上抬,抬出质量,抬出速度,抬出战斗力。这样说来,洗澡就不单纯是洗澡了。那是啥?是培养服从意识,是提升动作速度,是树立时间观念。只要身在军营,这种训练就无处不在。唯有如此,“出炉”的才是动作迅速、指哪打哪的合格兵,才有底气说“上了战场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