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战,发生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年至前453年),是晋国卿族赵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一场城邑攻守战。赵襄子暗中串通韩、魏两家倒戈,最终攻灭智氏。而后,晋国领土全部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事件也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重要标志。
晋阳大战
春秋中后期,晋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崛起,其中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最为强大。之后,赵、韩、魏、智四家在内部兼并战中消灭范氏与中行氏。经过这一系列内讧,晋国实力逐渐衰落,霸主地位被崛起的越国夺得。
对于传统霸主晋国而言,这是莫大的耻辱。作为晋国势力最大的智氏,其家族首领智伯担任晋国执政后,为重振晋国霸业并削弱其他三家势力,便提出四家分别向晋公献出一个万户城邑。智伯率先献出城邑,韩、魏两家家族首领韩康子和魏桓子迫于智伯的权势不得不就范。然而,早与智伯有隙的赵氏家族首领赵襄子拒绝献出城邑,晋公命智伯联合韩、魏两家讨伐赵襄子。面对三家联军,赵襄子选择退守至城池坚固、物资充足的晋阳。
智伯率联军抵达晋阳后展开了攻城战,赵襄子坚守不出,联军的强攻未能奏效。于是,智伯一方面命军队包围晋阳城,另一方面下令决开汾河,灌淹晋阳城。由于长期被围,加之遭遇水灾,晋阳城内军民伤亡惨重,战斗意志愈发动摇,形势十分严峻。危急时刻,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偷偷出城游说韩康子、魏桓子,说服二人与赵襄子联手,共同对付智伯。赵襄子趁夜色派军杀掉智军守堤官吏,决堤放水反灌智伯军队。智军因忙于救水而陷入混乱。赵、韩、魏三家军队趁机夹击,大败智军,智伯和智氏家族数百人被杀,其封邑尽被瓜分。晋阳之战后,晋国再也没有可以与韩、赵、魏相抗衡的力量,三卿便毫无顾虑地瓜分晋国领土,晋国国君也成为傀儡,再无半点权威。
以水佐攻
晋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以水攻城”战法、并收获明显成效的战役。水攻的战术运用为后世的攻城战乃至野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面对三家联军的进攻,赵襄子之所以选择退守晋阳,一方面因原居住地耿(今山西河津南)简陋不能御敌,而晋阳控带山河,易守难攻,城墙坚固,城内物资充足。另一方面,赵氏家族长期在此经营,人心向赵。
赵氏军队依托城墙工事,坚守数月,联军始终未能攻克。智伯见强攻无效,便利用晋阳城地势低洼的特点,改用“以水佐攻”的战术试图攻克晋阳城。汾河为黄河支流,当时正值雨季,水流湍急,它绕着晋阳城顺流而下。智伯让士兵建造堤坝拦住水流,之后命士兵切断所有出入通道,决开河堤引汾水灌淹晋阳城。《孙子兵法》曰:“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随着晋阳城内水位的不断上涨,军民逐渐失去战斗意志。若非张孟谈及时说服韩、魏两家反攻智伯,晋阳被攻克指日可待。
讽刺的是,在赵、韩、魏三家反攻智伯时,水攻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赵襄子命人决开河堤,放水反淹智伯军队,从而大败智伯。此后,水攻成为战争中的常用战术。战国时期,秦将王贲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投降;楚汉战争中,韩信利用潍水佐攻,大败楚将龙且;东汉末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中原。
伐交致胜
晋阳之战,智伯可谓功败垂成,在水灌晋阳眼见奏效之时,张孟谈成功运用楔子战略,说服韩、魏两家与赵襄子联手进攻智伯。此次纵横捭阖,使整个战局发生逆转,赵襄子死里逃生,而实力最强的智氏反被三家联手消灭。这一事件反映了伐交的威力。所谓伐交,是指通过破坏敌方与其他方面联合的方式,削弱敌方势力,为己方的胜利创造条件。
智伯引水灌城后,晋阳已再难坚守。在此绝境下,张孟谈偷偷出城劝说韩、魏两家倒戈。张孟谈见到韩康子、魏桓子后,用“唇亡齿寒”的故事,道出一旦赵氏灭亡,下面就会轮到韩、魏两家的道理。事实上,韩、魏两家早对智伯的专横和刻薄寡恩颇有微词,加之韩、魏两家担心日后遭遇与赵氏同样的下场,所以接受了与赵氏结盟的提议。
智氏族人智过见微知著,曾提醒智伯韩、魏两家可能反水,建议他杀掉韩康子和魏桓子以绝后患,智伯不听。于是,智过又建议智伯,以重贿收买二人身边的谋臣劝说其主不要反水,并允诺消灭赵氏后赠予他们一个万户城邑。智伯听了不以为然,认为韩、魏两家和智氏一同攻打赵氏几年,要反早就反了,怎么会在马上攻克晋阳之时突然反戈,就未采纳智过的建议。本有机会避免这一大祸的智伯,因为刚愎自用,为自己和族人自掘了坟墓。
《孙子兵法》将伐交的重要性列在伐兵与攻城之前,这是因为伐交的成败可显著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对战争的结局产生直接影响。成功的伐交可以尽可能壮大我方阵营,削弱敌方力量,从而为伐兵与攻城的胜利提供保障。伐交的成功,不仅要依靠实施者的智慧与口才,还要明确对方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争取盟友或分化敌对联盟。此战中,张孟谈凭借有针对性的话术成功说服韩、魏两家,成为晋阳之战最后的胜负手。
相关链接
楔子战略
楔子战略是政治和军事领域一项常用的战略,即通过各种资源和手段阻止敌对联盟的形成,或分化瓦解已形成的敌对联盟,减轻己方所面临的战略压力,为最终胜利创造条件。在战争中,楔子战略是《孙子兵法》伐交思想的具体运用,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策略的实施中便包含着大量楔子战略的运用。张仪分化齐楚联盟,帮助秦国重创楚国;郭子仪分化回纥与吐蕃的联盟,说服回纥退兵,成功守住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