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井冈,丹桂飘香。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革命旧址群,游客们常能看到一名身材挺拔的年轻人,背着扩音器穿梭于一排排干打垒土坯房之间,自信而从容地讲解着井冈山的红色故事。
他叫毛浩夫,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本期“视点”,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就像是一直埋在心底的种子,某一瞬间破土发芽”
“浩夫:您愿意回井冈山同爷爷、爸爸一道学习宣传井冈山精神,传播红色基因,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如果不看落款,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一封爷爷写给孙子的信。
“没错,称呼用的就是‘您’。”收信人毛浩夫说,“在爷爷眼里,关于井冈山的事,都是神圣的。爷爷生前一定是满怀期待,写下了这段文字。”
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1929年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1968年开始担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50多年来,他义务作井冈山精神宣讲报告1.5万余场,覆盖听众达220万人次,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展开这封家书,毛浩夫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2016年夏天的那个晚上。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窗外电闪雷鸣,毛浩夫站在窗前陷入沉思。他刚刚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爷爷欲言又止,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回到家乡?
一边是省城南昌的高薪工作和优渥生活,一边是家乡亲人的热切期盼。如何取舍?毛浩夫一时陷入两难。
从小品学兼优的毛浩夫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后,前往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25岁的毛浩夫学成归国,在省城南昌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省会城市、金融行业、高薪收入……毛浩夫的人生路线,似乎已经非常清晰,更令许多人羡慕。然而,爷爷的这个电话,给他平静的生活溅起了浪花。
仲夏的夜晚短暂,可是对毛浩夫来说,却格外漫长。一夜辗转反侧,他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返回家乡做一名红色讲解员。
“就像是一直埋在心底的种子,或许在某一瞬间破土发芽。”毛浩夫告诉记者。然而,转变并非一念之间。对于他来说,虽然答应了爷爷回到井冈山做一名红色讲解员,但也曾有过犹豫、疑惑和彷徨。后来,经历的几件事情,慢慢改变了毛浩夫的想法。
回到井冈山的毛浩夫,成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名专职讲解员。一次,他看到一张红军干部写给妻子的英文贺年卡。卡片上隽秀的字体、流畅的英文表达和充盈字里行间的炽热情感,让毛浩夫深受震撼。后来,毛浩夫知道,在90多年前的井冈山,“海归”并不稀奇。虽然都戴着八角帽,穿着灰蓝色土布军装,但他们中有许多人曾在苏联、法国、德国等国家负笈求学。
“是什么力量吸引这些有志青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来到偏僻的井冈山?”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毛浩夫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信念,他们才来到井冈山。”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坚定了毛浩夫的决心。2016年夏天,他陪爷爷前往河北、北京等地考证发生在井冈山的相关史料。
“当时爷爷已年近90岁高龄,但还和年轻人一样,辗转奔波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随便啃几口面包。”毛浩夫说,参观考察中,爷爷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完全不像一个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鲐背老人。
爷爷的工作态度,让毛浩夫深受感动。那一刻,他理解了以爷爷为代表的老一辈红色传承人的执着和对事业的追求。
“要把故事讲进游客心里,光靠把解说词背熟远远不够”
秋分时节,一场秋雨给井冈山带来阵阵凉意。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略显疲惫的毛浩夫回到办公室,拧亮办公桌上的一盏台灯,开始研读《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陈概览》。
从“金融白领”到红色讲解员,实现这种转变,对毛浩夫而言并非易事。他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此前对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并不十分熟悉。他曾一度认为,“只要对照文物背好解说词就行。”
没想到,对解说词倒背如流的毛浩夫,第一次讲解,就遭受到不小的打击。那天,在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他拿着扩音器讲得口干舌燥,游客们却并不“买账”,有的听一半就走了。
“要把故事讲进游客心里,光靠把解说词背熟远远不够,需要深厚的红色历史知识积淀。”毛浩夫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紧时间“充电”,大量阅读党史资料和相关书籍,还经常抓住各种机会向党史专家和有经验的讲解员请教专业知识。
读红色家书、唱红色歌曲……慢慢进入工作状态的毛浩夫,不断创新讲解红色故事形式,通过体验式、互动式讲解,收获了一大批拥趸。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活跃,来井冈山参观学习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一次,一位外国翻译因为文化差异,将中国的“南征北战”译成了“东打西打”。他解释了老半天,可这名翻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件事对毛浩夫触动很大。他认为,作为一名有留学经历的宣讲员,更应该发挥自身特长讲好井冈山故事,向外国朋友介绍真实、全面、立体的井冈山。
在尝试英汉双语讲解过程中,毛浩夫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原来,他觉得,用英语讲解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须将汉语解说词原封不动翻译过来即可。但这样一来外国游客很难将发生在井冈山的中国故事理解到位。他找来党史文献与权威英译本逐一比对,力求用词精准;进行提问预演,尽可能在讲解过程中增加有效沟通,探索井冈山革命故事的国际表达。同时,结合一些国际友人对毛主席诗词感兴趣的实际,把其中与井冈山有关的,或是在井冈山创作的诗词找出来,与讲解相结合,扩充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毛浩夫以流利的口语和娴熟的技巧,先后为来自60多个国家的350名外宾讲解井冈山故事,备受好评。“中国共产党原来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真是一个奇迹!”一位外宾拉着毛浩夫说,“通过你的讲解,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面对赞扬,毛浩夫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创新讲解红色故事的方式方法。最近一段时间,他结合中外青年的兴趣爱好特点,把讲解的红色故事制作成双语视频在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让每一位参观见学者在穿越时空中,更深刻地感悟、触摸到井冈山精神。
“告慰爷爷的最好方式,就是宣传好井冈山精神”
“爷爷一辈子都在传播井冈山精神,告慰爷爷最好的方式,就是宣传好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2018年12月7日,毛浩夫捧着一本获奖证书来到爷爷墓前,向爷爷坦露心迹。
2018年12月3日,毛浩夫在上海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他以志愿组初赛第12名的成绩闯入决赛,最终以优异成绩获评“志愿组优秀讲解员”。
“一定要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2018年爷爷去世了,毛浩夫接过接力棒那一刻,感受的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传承。
“只有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历史回响,才能真正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脉搏,更好地弘扬井冈山精神。”带着这份责任,毛浩夫重走爷爷走过的路线,探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收集红色素材、整理红色故事。
随着对爷爷毛秉华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了解增多,毛浩夫发现,他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似乎有着太多不曾了解的过往。感受到的震撼越多,井冈山就变得越发“神秘”——这座山深深吸引着毛浩夫孜孜以求探索。
今年8月中旬,毛浩夫参与整理出版的《永远的丰碑》红色书籍发售,深受全国各地读者喜爱。与此同时,他通过课程研发,将目前“毛秉华工作室”收集的红色资源,开发成便于传播的短视频、情景剧、图片展等。
如今,毛浩夫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近4000场,听众累计约15万人次,先后获得“江西省百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毛浩夫告诉记者,他对井冈山红色历史文化的探寻,经历了“从不了解到有所了解,从不感兴趣到被红色文化的魅力折服”的过程,也越发地感觉到接过这副担子是最幸福的事,一定要让手中的接力棒,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图①:毛浩夫为游客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故事。
图②:毛浩夫在井冈山茨坪为小学生们讲述革命传统。
图③:毛浩夫与爷爷毛秉华收集历史资料。
图④:毛浩夫为外国游客讲解井冈山精神。
图⑤毛浩夫在今年吉安市“五一劳动奖章”颁奖会上发言。
本版照片由曾泳峰摄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