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连片的大豆田披上一层金黄,传递着丰收的喜讯。站在田埂上,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曙光村种粮大户吴春江喜上眉梢:“黑土点‘金豆’,又是一年好收成!我们的黑土地‘活’过来了!”
黑土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河市有着丰富的黑土资源,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致使黑河的黑土加速流失。当地年长的村民回忆,小时候村里的土地“插根筷子都发芽,攥上一把都出油”,后来成了“大沙包,破皮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对黑土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近年来,为遏制黑土地退化势头,黑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出台相关文件、制定具体措施,掀起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热潮。
“黑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保护黑土地,我们也要尽心出力。”黑河军分区司令员贾伦曾担任过“黑河好八连”连长,他的倡议得到军分区党委一班人一致响应。
“起初,我们的行动基本是‘零敲碎打’,效果并不显著。”贾伦介绍,2019年,他们专门请来地方专家“把脉开方”。专家经过调研提出建议,军分区可以组织力量,在河畔和耕地之间植树种草,以减轻暴雨和流水造成的黑土流失。
孙吴县卧牛河村的大豆商品粮基地就建在河边,由于缺少林草等植被覆盖,一场暴雨冲垮了耕地、冲毁了豆苗。军分区决定先在卧牛河畔试点,植树种草、涵养水土。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卧牛河村村民告诉笔者,植树种草会占用一部分耕地边缘,起初有不少人反对,但军分区官兵不厌其烦地上门解释,讲清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大家渐渐转变观念,不再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少村民开始主动退耕还林。
3年转眼过去,军分区已在卧牛河畔种植柳树200余棵,灌木150余株,播撒草籽20余公顷,在河畔和耕地之间打造了一条“林草带”。回忆起植树种草时的艰辛,军分区勤务班战士张文建说,每年4月植树时,东北的天气乍暖还寒,大家双手冻得通红。有时赶上寒潮,辛辛苦苦种的树苗冻死一大半,还得从头再来。撒下的草籽,埋得深了,发不出芽,埋得浅了,一场春雨就冲散了。
为了确保林草存活率,参与植树的官兵每人认领两棵树,负责一片草。“我们一有空就去看‘树儿子’‘草姑娘’。”该军分区保障处助理员苗锐说,如果发现有未成活的草木,大家就会想办法补种。“如今,这片林草不仅保护了黑土和庄稼,我们还能乘乘凉、歇歇脚,真好!”村民王常军感慨。
“我是嫩江民兵,我保证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坚决保护黑土地!”今年5月13日,在该市嫩江九三农场田间地头,民兵孙连顺带领29名民兵队员庄严宣誓。这已是他们降低农药化肥用量的第3个年头了。
施用农药化肥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施用过度会导致黑土地土壤性状恶化,地力下降。
“我们通过交流谈心、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等方式,强化民兵种粮大户科学种田意识,并组织他们成立‘保卫黑土宣讲团’,在春耕前秋收后为村民宣讲。”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告诉笔者,民兵讲农事、话种粮,村民们听起来更新切、更入耳入心。
“第一年粮食产量会有所下降,但只要等上两三年,土壤肥力恢复,产量自然就上来了,化肥成本也会大幅降低……”孙连顺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还在自家门前设立“黑土地保护宣传站”。在孙连顺等民兵种粮大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主动采取“米豆轮作”“秸秆还土”等科学种田方法。“黑土地活力逐年恢复,农药化肥成本逐年走低。”孙连顺高兴地说,去年,他家粮食产量同比增长5%,收入喜人。
军地携手护黑土,奏响绿色“交响曲”。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市黑土流失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黑土地正逐渐恢复生机。去年,该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20亿斤、增长16.7亿斤,新增产量占全省增量的1/4。今年,大豆扩种面积超过全省扩种任务的1/4。
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军分区根据保护法内容重新印发《黑土地保护手册》,并组织宣讲团开展普法宣传。“我们还协调地方有关部门,把基层专武干部、民兵政治教导员、民兵连长纳入‘田长制’责任体系,进一步壮大黑土地保护力量。”该军分区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