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和灵感吹响军营集结号——8月初,安徽省合肥市“青春有我 强军有我”2022年高校大学生征兵宣传短视频大赛落下帷幕。该市征兵办广泛发动50余所高校大学生拿起手机相机,以拍摄短视频的形式,讲好身边人的军营故事,为高校征兵工作添柴加薪。本期《视点》,邀请3位获奖作品主创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听听他们的迷彩故事。
奔向您的那一刻,就是想成为您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一等奖作品《父与子的青春》主演 付佳磊
缓缓推进的大檐帽特写、身着军装的高大背影……时隔多日,再次打开自己参与拍摄的征兵宣传短视频《父与子的青春》,一帧帧画面划过,满满都是回忆。
我在《父与子的青春》中饰演的角色是“儿子”。起初,被摄制组选中,我非常兴奋。要知道,穿上军装保家卫国,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没多久,这种兴奋就被忐忑取代。
“我没当过兵,能拍好吗?”我是学校国旗护卫队护旗手,每周有训练任务,但和部队的强度不能比。过去有过参与视频拍摄的经历,我对镜头并不犯怵,可一想到要塑造的角色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我心里直打鼓。
“没当过兵没关系,我们会带你走近他们。”参与视频脚本创作、同时在校武装部任职的几位老师打消了我的顾虑。接触久了,我了解到几位老师的父辈都有从军经历。其中,薛文茹老师的爷爷曾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在视频讨论会上,主创团队对于“传承”这个主题一拍即合。经过反复沟通打磨,《父与子的青春》脚本定型、出炉。
拍摄场景不合适,大伙一起现搭布景;临近暑期演员不够,我们发动留校大学生参演。作为一名主创人员,我要做的,就是拿出百分百精气神,在镜头里像每一次参加开学典礼、军训开幕式活动一样,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父亲”这一角色由校武装部国防教育科科长程玉磊老师饰演,少年时期“儿子”的扮演者正是程老师正在上五年级的儿子程骏逸。正因如此,视频中父子互敬军礼、“父亲”调整“儿子”敬礼动作的那一幕显得格外熟练自然。“爸爸,长大后我想成为您!”镜头里,程骏逸用力喊出这句话。那一刻,“传承”的主题在镜头之外有了更生动的脚本。
验证成果的时刻到了。怎样以几分钟的时长,表达“传承”这一宏大主题,进而让征兵政策深入人心?我们以视频交付答卷:旁白声音响起,平静的讲述口吻把观众带入到一个普通军人家庭的视角;画面闪回,父与子两代人以青春完成使命交接;主线之外,解放军官兵参与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各项救援任务的画面穿插呈现。“我的心,你的梦,我们渴望的光荣,是击败所有的不可能……”伴随《渴望光荣》的旋律,视频逐渐变“燃”。当看到镜头里举起右拳的“我”和无数举起右拳的“我们”一起大声宣誓时,我仍然会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父辈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不会因岁月而蒙尘。“今天,我选择成为您……”我记得,视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学校的小礼堂前,“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满怀欣喜奔向“父亲”。未来的某一天,我希望能收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入伍通知书,满怀憧憬奔赴军营。
那一天不会太遥远。或许,就在下一个毕业季。
你问我荣光在何方,我指着军营的方向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三等奖作品《荣光》执行导演 蔡骐璠
半个多月过去了,我参与创作的征兵短视频《荣光》在线上收获点赞近2万次。视频中“追光少年”的故事,传遍我们校园。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这些穿军装的小哥哥太酷了”“我也想去军营,活出青春的另一种样子”……
作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一名学生,参与创作征兵主题视频,于我而言是很新奇的体验。我在学院新媒体中心兼职,一直以来对视频制作方面比较感兴趣。从指导老师薛原那里得知比赛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前期准备阶段,在薛老师的帮助下,我四处搜集学院退役大学生的励志故事,积累创作素材。“选择”“追寻”“充实”,在笔记本上圈出这几个关键词后,我的思路逐渐明朗。
“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携笔从戎也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种打开方式。”经多次讨论,我们决定以大多数青年都会经历的摇摆迷茫期作为引子展开讲述,以一名大学生“追寻荣光”的故事作为主线。按照这个思路,我和团队成员反复打磨脚本,最终梳理出“偶然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立志参军入伍、退役复学后担任军训助理教官”的情节脉络。
“国旗护卫队让我看到心中向往的荣光。”赋予主人公护旗手这一身份设定,缘于我的“执念”。去年5月,我校国旗护卫队应邀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奋斗正青春——2021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面对高强度的训练,40名国旗护卫队队员们始终斗志高昂。大到舞台走位,小到面部表情,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反复打磨。5月4日晚,看到队员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登上舞台,我深深为之震撼。“我们的护旗手必须得有镜头!”当团队成员一起讨论脚本人物设定时,我眼前浮现的是国旗护卫队的身影。
为突出大学生青春洋溢、富有朝气的形象特点,更好展现大学生士兵风采,我们找到了我院刚刚退役复学、曾服役于某特战旅的高文桓同学。当他站到我们面前,那个永不止步的“追光少年”的形象顿时鲜活。面对出演邀约,他爽快答应,其他演员也很快就位。“《荣光》第一镜第一次,Action!”日光灼灼,参演同学们身着迷彩服,汗水划过脸颊、浸湿后背。即便如此,每一次拍摄,大家都精益求精。尤其是主角高文桓,站军姿、匍匐、奔跑,多个场景多种动作,身着迷彩服的他始终身姿挺拔,让我们见识到老兵的风采。15个人组成的团队,20多天的制作周期,6月底,成片正式出炉。
“这是我的故事,同时也可以是你的故事……”我知道,我与“征兵大片”的故事将告一段落。而屏幕前每一个有从军梦想的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自己的人生脚本了呢?
以《二十岁的你》,致二十岁的青春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专武干事、创意奖作品《二十岁的你》编剧 陈志远
“2022年驻合肥高校征兵宣传短视频大赛来了!”
合肥警备区召开大赛部署会,校党委班子成员例会专题研究……随着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我感觉身体里的热血又沸腾起来。
“拍什么?”“怎么拍?”毫无头绪的我,在校园里四处找灵感。突然,看到兵员预储班学生在操场上训练的场景,我茅塞顿开:何不以准新兵为主角,拍一部既反映学院特色、又展现当代有志青年风采的征兵宣传片?兵员预储班是庐阳区政府、区人武部与学院三方共建的国防特色班。成立7年来,陆续吸纳千余名有参军报国热情的学子。大家同吃同住、早晚一起训练,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迷彩风景。选定拍摄方向后,我找到有文学创作特长的退役复学学生任明亮一起创作脚本,联系拍摄团队进行视频制作。
我们深知,宣传短视频的主要受众是广大应征青年,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必须接地气、冒热气。而要实现这一点,得先让身边的同学认可。我与任明亮负责搭建故事框架,团队成员向兵员预储班同学征求意见建议。“要讲故事但不要说教”“只提特色不行,要把平时的军事训练内容适当加进去”“班里、班外的同学最好都能加入进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脚本修改3次,历时两周最终定稿。
在情节设置方面,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梳理兵员预储班每周训练计划,我们选取紧急集合、战术训练等贴近部队真实训练且易于置景呈现的内容进行拍摄。“各组人员报告位置情况”“向前推进”“开始行动”……视频中后段,观众看到了一个个流畅的模拟训练片段,这是演员和后期制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赛尘埃落定,但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始终萦绕心怀。摄制组中有15名成员来自兵员预储班,临近期末考试,为了不耽误大家复习备考,我们将原本安排的两天拍摄计划调整为一天。当天早上6点,大家穿戴整齐准时集合。为赶进度,全体成员顾不上吃午饭,加班加点工作。酷热难耐的天气、多次重拍重录,于大家的身心而言是极大的挑战。拍摄间隙,作为“过来人”的任明亮通过讲述自己在部队的成长经历,为成员加油打气。“钢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纪律”是视频里的一句台词,现在成了大家互相勉励的口号。太阳落山了,我们的拍摄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看着镜头里充满年轻活力的小伙子们,我不由想起曾在边关手握钢枪、在军营挥洒青春热血的自己。“今年我已报名参军,就让这次经历成为我军旅生涯的预演!”犹记得“杀青”那天,应届毕业生陶强踌躇满志。我永远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神情。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且以《二十岁的你》,致二十岁的青春。
(本报记者 朱怡蘅、吴晓婧整理)
图①、图②:《荣光》拍摄现场。蔡骐璠摄
图③:《荣光》宣传海报。蔡骐璠摄、杨皓哲制作
图④、图⑤:《父与子的青春》拍摄现场。高 博摄
图⑥、图⑦:《二十岁的你》视频截图。
陈志远提供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