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海战,是公元前485年吴国与齐国之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一次海战。齐国凭借主场作战的优势、钩拒等武器的加持与丰富的海战经验,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海上大战
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东南方向的吴国开始崛起,成为一支影响列国争霸格局的力量。柏举之战中,吴国一举攻陷楚国都城郢都,吴王阖闾开始称霸中原。夫差即位后,吴国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野心膨胀的夫差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意图率兵北上问鼎中原。
夫差为取得中原霸主地位,将目标锁定中原大国齐国身上。恰在此时,齐国大夫鲍氏弑杀国君齐悼公,齐国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吴王夫差看到出兵进攻的机会。他假意为齐悼公发丧,而后率师讨伐齐国。为增加胜算,夫差决定兵分两路向齐国发起进攻。夫差亲率吴国军队并联合鲁、邾等国,借道鲁国从陆上攻齐;夫差又派大夫徐承率领水军,沿海路奔往齐国的南鄙(今山东青岛琅琊一带),以配合吴国的陆上攻势。
春秋中期以来,齐国卿大夫势力崛起,大夫弄权,内乱不止。面对吴国的强大攻势,齐国内部暂时摒弃前嫌,同心协力保卫家园。此前,齐国利用滨海的地利练就了一支强大的水军。此次,吴国从海上来犯,齐国决定在琅琊台海域迎击吴国水军。战争中,齐国水军先使用火箭攻击吴军战船,之后利用金属冲角和钩拒对吴军战船进行撞击围困。吴国水军难以抵挡,损失惨重,仅有部分残兵突出重围。主将徐承在部将保护下杀出重围,狼狈撤军。虽然夫差在陆上取得一些小规模胜利,但无法挽回海上作战的失利,不得不撤军回国。齐吴两国这场规模巨大的海战,最终以齐国的完胜结束。
骄傲轻敌
琅琊海战中,此前威风八面的吴国水军惨遭失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吴国的骄傲轻敌。吴国崛起不过百年,且人口稀少,国力财富也不能和齐国相提并论。从战略上看,吴王称霸一直依靠的是短暂的军事胜利,营造出吴国强大的表象。这种缺乏综合国力支撑的表面强横,注定不能维持外战的长胜。吴国在实力不对等、不熟悉黄海海域等情况下贸然远征千里,以疲惫之师去攻打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可想而知。
吴王阖闾时期,伍子胥等人便在太湖训练水军。吴国水军不断壮大,各种战船配备日益齐全,战术战法日臻完善。然而,夫差忽略了一点,海上环境与内陆江河湖泊大不相同。大海不仅更为广阔,而且风高浪急,礁石遍布,气候变幻无常。只有熟悉相关海域的气候、风向、洋流、深浅、礁石等具体情况,才能制订科学合理的海上作战方案。与吴军相比,齐军具有主场作战的优势,对当地海域环境更为熟悉。因此,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吴军凶多吉少。
海上大战伊始,吴国水军士兵就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汹涌的海浪,让很多士兵出现晕船现象,战阵开始散乱。之前为尽快赶赴战场,吴国水军士兵一路上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当时的战船大多靠人力驱动,这让士兵疲惫不堪。同时,吴国水军士兵缺乏应对海上风浪的经验,各类战船之间未能形成默契配合,难以形成作战的合力。战斗时,作为旗舰的“艅艎”号缺乏其他战船的保护,在战争中遭遇围攻,最终被齐国水军俘获。此外,琅琊海战发生在初春时节,此时北方依然寒冷,习惯于南方温暖环境的吴国水军士兵并未配备厚衣铠甲,冰冷的海风使他们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而齐国水军士兵穿着铠甲手持盾牌,这使得在接舷战中,未做防护的吴国水军士兵被全副武装的齐国水军士兵大量杀伤,终致惨败。
武器适宜
此战中,齐国水军使用了数件适宜的武器达到“善其事”的目的,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是火箭的使用。战争打响后,齐国水军将300余艘大小战船分为3个战阵,一齐向吴国水军进击,同时发射大量火箭。一时间,吴国多艘战船中箭起火,士气受到重创,阵型多处被齐军舰队突破。火箭的使用反映出当时兵家已越来越重视发挥火的巨大威力。《孙子兵法》中有独立的“火攻”一篇,并指出“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在此前平阴之战中,晋国联军便通过焚烧城门的方式攻城,此次齐国水军在正面战场以火佐攻亦收效显著。
其次,齐军战船上装配的金属冲角也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在冷兵器时代,战船之间的撞击是水战的重要方式,交战双方往往谋求通过合适的角度、力度等将敌方战船撞翻。这种情况下,冲角应运而生。所谓冲角是指船艏的一种尖角兵器,多装置在用于冲撞敌舰的突冒船船体前部,在海战中起突破作用。此战中,齐国水军就装备了大量带有金属冲角的突冒船。齐国水军在用火箭完成第一轮攻势后,随即派出突冒船向吴国水军发起撞击,并以大翼船和数艘桥船作战术配合,向吴军舰队深处突击,意图将吴国水军反分割包围。面对齐国水军坚船的猛烈冲撞,吴军舰队阵脚大乱,被迅速分割成几部分。
最后,在齐国水军对包围圈中的吴军战船发动总攻击时,使用了一种叫作钩拒的水战武器。它是一种带有钩子的长矛,在水战中,既可用“钩”钩住敌军战船,使其无法逃脱;又能在己方处于劣势时,用“拒”抵挡敌军战船的追击。在琅琊海战中,齐国水军在利用火箭和金属冲角完成前两轮攻势后,使用钩拒钩住吴军战船,使之无法逃脱,继而通过接舷战的方式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关链接
接舷战
接舷战是冷兵器时代水战战法之一,指在水战中,当双方船只的船舷相互靠近时,本方士兵跳上对方战船,与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以求杀伤敌军并俘获敌方战船。在热兵器发明和广泛应用之前,远程攻击的方式及威力都较为单一,因此,水战通常以撞击战的形式开始,以接舷战的形式结束。可以说,接舷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古代水战的胜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