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夫椒之战


■于涌泉

中国航海博物馆历史馆所藏春秋时期吴国大翼战船模型。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西洞庭山附近)大败越军,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水上战争。此战奠定吴国霸业,使越国一度濒临亡国绝境,但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为吴国灭亡埋下祸根。

越国攻吴,夫椒大败

在公元前496年的槜李之战中,吴军被越军大败,吴王阖闾也在此战中伤重不治。夫差即位后,积极备战,以再次伐越,报仇雪恨。

越王勾践闻之惶惶不安,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夫差闻讯,举全国之兵力迎战。双方在夫椒展开激战。太湖湖面上,吴军战船按梯次排成战斗队形,将士个个士气高涨,誓为先王阖闾报仇。在吴军战船猛烈攻势下,越军军心大乱。吴军大败越军后,乘胜追击,直接攻破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勾践无力抵抗,率5000余名残军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夫差率大军团团围住会稽山,无力回天的勾践为保住性命,接受范蠡、文种建议,以珍宝、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其劝说夫差,准许越国成为吴国附属国。尽管伍子胥坚决反对,力劝夫差一鼓作气消灭越国,但夫差不纳伍子胥之言,与越国讲和后撤兵回国。战后,勾践被抓到吴国,充当夫差的侍从长达3年之久。之后,夫差再次听信谗言,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于他,于是将其释放回国。

夫椒之战是吴灭越最好的时机,歼灭越国也是阖闾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基本战略目标。但夫差目光短浅,听信谗言,轻率放弃了这一根本战略目的,为后来越国灭吴埋下祸根。

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场的胜负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一定要仔细掂量琢磨,不能不慎重对待。反观此战,吴越双方皆有目光短浅、思虑不周之处。

战前,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就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双方实力相差无几时,先发制人存有一定合理性。槜李之战,虽以吴败越胜告终,但吴国领土广大,兵强马壮,实力远超过越国。尽管吴王阖闾伤重而亡,但吴国整体实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吴强越弱的格局也未被扭转。据《越绝书》记载,吴军败退回国后,认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夫差为洗去其父阖闾败给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吴国上下一心,同心齐力,誓报国仇。

此外,对于勾践伐吴的决定,越国大夫范蠡曾明确表示反对。他指出,“兵者凶器也”,且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事,主动发动战争对越国不利。勾践却不听劝阻,执意主动开战。作为君主的勾践决策轻率,加之越国群臣意见不一,反观此时的吴军心怀复仇之重任,可谓哀兵必胜。《孙子兵法》指出,“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这三个方面的条件越国皆不具备,无怪乎连遭败绩,险些亡国。由此可见,此时选择先发制人绝非良策。

此战中,夫差也有轻率之举。当会稽城破、勾践退守会稽山时,吴国正可一鼓作气消灭越国,夫差却在此时听信佞言与越国讲和,浪费了这一大好局势。春秋末期,吴越为江浙地区两强,可谓一山不容二虎,非吴灭越,即越灭吴。在这种情况下,夫差“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将注意力放在中原地区,急于北上同齐晋大国争霸从而给了勾践休养生息、恢复越国国力的有利时机。

水战经典,战史新篇

夫椒之战是吴越两国间一次大规模水战,反映出各国开始重视江河湖泊等对地缘政治的重要影响,因地制宜利用水军、水道作战成为大势所趋。

吴越两国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当地人习于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因此两国很早就编有水军。两国间的长期拉锯战,推动水军队伍发展壮大,水上行军阵法灵活创新,战船数量和种类大幅增加。

此战中,吴国水军之所以获胜,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吴国在与楚国的长期较量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战理论经验。伍子胥所著的《水战兵法》是吴国先进水战理论的杰出代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同样可适用于水战。相比之下,越国水军整体实力和作战经验要逊色得多。另一方面,吴国在太湖地区训练水军多年,不仅戒备森严,而且对当地气候、地势、水文条件更加了解,这些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结果。

越军在不利条件下进攻吴军,也是想要争夺太湖的水权。春秋后期,吴、越两国均处于国力上升期,急于对外扩张。越国如果能控制住太湖的水权,就可往东、北方向攻击吴国在苏锡常平原的沿湖据点,特别是太湖马山附近的阖闾城和姑苏城等,并最终控制整个苏锡常平原。吴国如果能控制太湖的水权,将乘势进入杭嘉湖平原,最终越过钱塘江攻入绍兴平原。任何一方占据太湖,都将对另一方构成重大威胁。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诸侯国对地缘政治的看重和对必争之地的争夺,已不仅局限于陆地关隘城邑,而是扩展到水上,这对于日后“制河权”“制湖权”乃至“制海权”等概念的产生带来一定影响。

相关链接

吴国水军

吴国大夫伍子胥等人依车战之法组建一支水军部队,主要装备大翼、小翼、突冒、楼船等船型。其中,楼船是战争中负责指挥的旗舰;大翼在战争中对小翼和突冒等提供保护,可容纳91名士兵和水手,具体包括50名划桨手、26名武士、12名持钩斧矛的战士等;小翼由于更加轻便灵活,主要负责进攻;突冒则主要负责侦查,有时也会发动奇袭。伍子胥所著的《水战兵法》中详细记载了吴国水军的具体编制及战法战例。在吴国与楚、越等国的多次交战,如柏举之战、夫椒之战中,吴国水军均发挥了巨大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