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冲锋!”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刀挥舞,战马嘶鸣,几十名骑乘骨干驾驭战马快速出击。
奔腾的马蹄声,仿若草原铁骑冲锋的号角。
尘烟散去,落日洒下余晖,刀入鞘、马归厩。“哒哒”的马蹄声,在草原上空回响,奏响军民鱼水情长的和谐曲。
7月11日傍晚,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毛登牧场恢复了平日的宁静。站在一望无垠的牧场边,军马骑乘骨干集训队队长王腰斯图说:“部队调整改革后,能顺利承接全军军马骑乘骨干培训,离不开毛登牧场的大力支持。”
毛登牧场水草丰沛、环境优美。每年5月至9月,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都要在这里进行野营驻训和军马放青。今年是毛登牧场第5次承担全军军马调教和骑乘骨干培训任务。而作为骑兵分队军马放青牧场,毛登牧场已走过52个年头。
2017年,原内蒙古军区某部转隶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成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军马调教与骑乘骨干培训教学点。新形势下,骑兵分队的首要任务是承接全军军马调教和骑乘骨干培训,然而训练场地能否保障,成为组织军马训练面临的难题。
“牧场是否可以继续划出3万亩草场,作为军马放青和野营驻训场地?”部队与牧场协商时,有人曾提出:“骑兵训练会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有偿使用草场。”
“拥军,要少算经济账,多算强军账。没有人民子弟兵,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支持部队练兵备战我们义不容辞。”毛登牧场召开会议,详细为大家阐述支持国防建设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牧场全体职工一致支持继续无偿提供3万亩草场供部队使用。
训练用地有了保障,群众利益也不能受损。经过军地积极沟通协调,上级党委决定以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帮助牧场恢复生态。
毛登牧场始建于1958年,经过机耕农场、机耕林场、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牧场等多次体制变迁。自1970年始,无论体制如何变化,只要部队需要,牧场始终坚持无偿提供数万亩草场供官兵训练。
“只要能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帮助,我们做的一切就值得。”毛登牧场党委书记杨海说,毛登牧场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集中研究解决部队在训练中遇到的难题。2000年,他们划分3.3万亩草场无偿供部队使用;2009年,为部队驻训场接通长明电;2012年,为部队驻训点打出一眼甜水井;2013年,为驻训点修建一条3.5公里的水泥路;2017年,与驻训单位签订《军马共建约定书》。一件件实事好事,是牧场坚持不懈拥军的“最美”见证。
谈起毛登牧场与驻训官兵的鱼水深情,77岁的牧场老职工米善成打开话匣子:“驻地发洪水,子弟兵第一时间参加抗洪抢险;零下35摄氏度的冬季,牧民车辆趴窝,部队官兵顶风冒雪前来救援;草场突发大火,还是他们冲在第一线。这几年,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抢险救援,总少不了‘迷彩绿’。”
52载岁月,驻军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牧场的体制调整了一次又一次,但军民鱼水情长的故事始终在辽阔草原传颂。
图①:军马骑乘骨干进行射击训练。李梦洲摄
图②:训练结束,军马骑乘骨干返回营区。李梦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