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架梯子的“烽火记忆”


■宋凯征 杨海利

革命故事感人心,红色基因代代传。6月30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河北省青县人武部会议厅隆重举行。2名抗美援朝老战士和3名革命后代将20多件革命文物捐赠给沧州革命军事馆。

在这些革命文物中,有一架宽约0.5米、高2米多的梯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架梯子表皮斑驳,顶端已损坏,但一直被捐赠人李天华当作“宝贝”呵护。

“这架梯子不寻常,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李天华说,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曾用这架梯子传送情报、躲避日伪军追捕;解放战争青沧战役时,它又当作攻城工具。60岁的李天华永远忘不了父亲的嘱托:“让更多的人了解梯子的故事。”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隐藏在梯子背后的“秘密”,随着老人的讲述渐渐清晰起来。1942年,八路军干部刘敬修来到李家营村,秘密建立抗日根据地。村里百姓对日寇暴行深恶痛绝,一心想要赶跑日本鬼子。

“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在刘敬修的发动下,许多村民秘密加入了党组织,李家营村成了附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李天华介绍,那时村里,家家有地道,户户都相连。

“当时,房屋间距不到3米。日伪军来了,八路军战士就借助梯子爬上房顶,灵活机动、出奇制胜打击敌人。”李天华指着一片老房子说,这架梯子当时可是救了3名八路军的命。

那是1942年11月的一天。青县二区区委书记王敬、区长刘敬修、抗联主任张恺顺为躲避敌人搜捕,深夜躲到他家中,被安排在东屋休息。第二天,奶奶段雨珍正忙着做午饭,突然几个日本宪兵和伪军闯了进来。

千钧一发之际,奶奶急中生智,随手撩起西屋门帘,顺势将日伪军引进西屋。

奶奶手头忙着烧火做饭,脑子也没闲着,琢磨着如何帮助3名区干部脱离险境。猛抬头,她发现墙边那架梯子,心里就有了主意。趁日伪军猜拳行令喝得醉眼蒙眬时,奶奶掩护爷爷搭好梯子,让3位区干部悄悄爬上房顶,一路腾跃潜行,脱离了险境。

新中国成立后,王敬、刘敬修、张恺顺多次来信慰问,信中总会提到那架救命的梯子,夸奖奶奶是青县的“阿庆嫂”。

随后,这架梯子被当作“宝贝”被李家珍藏起来。李天华说:“父亲在世时,每年都要用桐油把梯子刷新一遍。它对于俺们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借助这架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烽火岁月。”

上图:李天华捐赠的梯子。

姚增利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