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山野寂静。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水峪村,村西头那扇门“吱呀”一声打开,35岁的村民傅政阳像往常一样,佩戴“国防工程义务保护员”袖标,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山路崎岖,沟深坡陡。来到数公里外的一座山脚下,将自行车停好,他又向杂草丛生的山上爬去,这天要巡查的国防工程在前方的山腰上……
傅政阳是一名国防工程义务保护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幕无数次在傅家人的生活中上演——这根保护国防工程的接力棒,傅家三代人传了48年。
傅政阳的爷爷傅连祥1945年8月参加人民军队,后在辽沈战役中英勇战斗负伤,被评定为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1949年退役回到水峪村务农。20世纪60年代,他和全村人一道参加当地国防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被封存,需要有人看护。”听到这个消息,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傅连祥第一个报了名。经层层筛选,他成为当地第一批国防工程义务保护员。
国防工程位于山区,山高坡陡、灌木丛生,进山巡查一趟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为了不误农活,傅连祥时常早起几个小时,披星戴月走进大山。那时家里没有自行车,他全靠一双“铁脚板”,奔走在村庄与大山之间。巡查回来,他往往顾不上休息,又带领村民下地干活。
看着父亲风雨无阻地守护国防工程,傅连祥的3个儿子既感动又心疼,时常和父亲结伴上山巡查。1975年2月,辽宁省海城县发生地震,辽阳地区震感强烈。傅连祥担心地震破坏国防工程,二话不说带着3个儿子上山,一口气把震坏的洞门一一修复,才赶回村中查看自家房屋受损情况。
傅连祥的右眼和左臂在战场上被炸伤,随着年龄的增大,进山巡查越来越吃力。他嘱托大儿子傅怀英:“我爬不动山了,这副担子就交给你们仨兄弟了。”傅怀英在工程兵部队服过役,深知守护国防工程的意义。他带领两个弟弟傅怀东、傅怀忠,接过了义务守山的担子。
20多年里,傅家三兄弟轮流上山巡查,及时对受损洞门进行加固、伪装,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2005年,傅怀东的儿子傅政阳,从武警某部退役回到家乡,见父辈们都上了年岁,便主动接过义务守护国防工程的接力棒,成为第三代国防工程保护员。
三代人默默坚守不求回报,48载奉献无怨无悔。傅家人义务守护国防工程的事迹,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美谈。傅家人的冷暖,也被军地领导牵挂在心。1983年8月,当地遭遇暴雨灾害,傅家的老旧土坯房漏雨,当地人武部协调政府出资为其翻建。逢年过节,相关部门还送来慰问品。前不久,区人武部两名主官还专程赶到水峪村,代表区委、区政府,为傅家3代5口人同时颁发“新时代守护国防工程贡献者”荣誉证书。
傅连祥今年已98岁高龄,他经常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子孙:把国防工程一代代看下去、守护好。在傅家三代人的带动影响下,小屯镇已有30多人加入义务守护国防工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