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广东省交通战备办公室人装结合建强一线力量

骨干入队兵强马壮 利器在手如虎添翼


■本报特约通讯员 贺海波 郑珑效

在很多人印象里,交通战备部门的任务无非是保交护路。前不久,广东省交战办做的一件事情,刷新了人们对该系统的印象:不仅动用直升机为驻岛礁某部快速运送一批保障物资,而且还协助该部修建了一座简易停机坪。

“运用通用航空器投送人员和物资,已成为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首选保障方式。”广东省交战办交通战备处处长王善进介绍,近年来,他们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编建了国防交通直升机保障队伍,修建停机坪,是为了能够对部队持续实施快捷保障。

一次,一名危重病人急需从汕头转送至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救治,广州市国防交通直升机保障队伍闻令而动、紧急升空。然而,中山三院院内没有适合直升机停降的场地,他们只好选取距离医院最近的天河体育中心作为起降点。任务顺利完成了,由此引发的思考也在持续发酵。该省交通战备部门想方设法在被保障单位修建直升机起降场地,以便能够顺利实施保障。

近年来,随着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和运行,广东省交通战备系统工作任务由应急应战“两面兼顾”转变为以保障部队机动为主,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保障标准也越来越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善进告诉笔者,他们从引进先进装备器材入手,促进保障水平快速提升。全省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充分挖掘广东高新交通运输资源,将一批通用航空器、半潜船、冷链运输设备、快速架桥车、重型汽车起重机等装备器材及时纳编。

为了能用上更多的“金刚钻”,他们依据民用运力贯彻国防要求相关规定,会同驻军部队选取实力强、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将一些大型平板拖车、滚装船等民用运载工具进行加装改装,并通过签订协议的办法进行预储预征,确保关键时刻敢揽“瓷器活”,为部队提供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该省交通战备部门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对装备器材积极贯彻国防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在装备型号许可、运力指标增长、运营范围拓展、税费减免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优惠,进一步调动相关单位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战斗力、保障力水平取决于人与装备的结合程度。有了“十八般兵器”,就要寻找善于用器之人。该省交通战备部门按照“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的思路,建立运输、抢修、抢建、装卸队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使一大批运输战线的行家里手、骨干人才走进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

“兵不在多而在精。”该办二级调研员余洪波告诉笔者,广东交通运输业发达,专业队伍编组潜力大,但编入专业队伍人数仅占企业总人数的10%左右。这是因为,到了战时,大型交通运输企业既要保障市场,又要服务战场,只有科学确定编兵比例,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冲得上去。

“专业力量必须做到个顶个。”余洪波介绍,他们与军事机关协调,采取明确编兵先后顺序、放宽年龄界限等办法,防止和避免了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与民兵重复编组、交叉编兵现象。

此外,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将军队转业干部调整至交通战备工作岗位,省办交通战备处人员全部为军转干部,各地市交战办退役军人比例也达到60%以上,把各地专业保障队伍带得越来越有“兵味”。

准备充分,保障有力。一次,某部在节假日期间过境广东,该省交战办一面协调交通部门在地面全程保障,一面出动直升机,通过空中喊话疏导交通、实时调整管控力量,使该部顺利绕过人员密集区,实现快速机动。

“近年来,像这种实施立体保障的情况越来越多。”该省交通战备部门领导介绍,凭借过硬的人员素质和先进的装备器材,该省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多次圆满完成过境部队保障任务,受到部队官兵一致好评。

上图:广东省广州市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进行集结。张华戎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