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军事动作频频,连续与美国等国家举行陆海空联合演习,并以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为借口,企图摆脱和平宪法束缚,进而为所谓“日本自卫队转型”乃至军事战略调整投石问路,相关动作引发多方关注。
频繁演训提升战斗力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5月下旬,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实施联合训练。日方出动1艘直升机驱逐舰和2艘护卫舰,与美海军航母编队展开持续10余天的战术演练,演练课目包括联合巡航、航道封锁等内容。同期,1艘日本海上自卫队多用途驱逐舰加入美海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在横须贺基地周边进行战场通信等适应性训练。
日本航空自卫队也动作频频。近日,部署在青森县三泽基地的F-35A战斗机与美海军F-35C战斗机、海军陆战队F-35B战斗机,首次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3款机型联合演练。双方还出动E-2预警机、EA-18G电子战机,实施多场短时间、多空域、大规模的联合训练。
除联合演习外,日本自卫队近期举行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坦克和火炮实弹射击演习。据共同社报道,近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静冈县东富士演习场举行“富士综合火力演习”。该演习近年来以“离岛防卫”为主题,此次还首次投入临时部署在千叶县木更津驻地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旨在展示陆上自卫队的应战能力。
推动武器出口藏野心
除在军事领域动作频频外,日本近期还不断试探调整有关防卫政策,意图逐步摆脱和平宪法束缚。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省正在研究探讨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运用指南,意图通过放宽武器出口标准,加速推动日本防卫产业发展。
受战后国际法限制,日本政府于1967年4月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则”,全面禁止武器出口。2014年,安倍内阁对“武器出口三原则”进行修改,更名为“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防卫装备。今年3月,日本公开宣布向乌克兰运送大批头盔和防弹背心。报道称,日本不仅公开介入地区冲突,且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这是继日本以维和为名进行海外驻军后,又一重大军事策略调整。此次日本酝酿继续修改防卫政策,在其实际突破“向战争方提供武器”的底线后,另一原则“限于在确保妥善管理情况下才可转移给第三方”也可能调整。
对于此次修改原因,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声称,由于武器出口受限,导致当前日本防卫产业发展缓慢。报道称,日本武器装备生产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且因出口限制,导致其与其他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处于较低层次。此前,日本与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曾就战斗机、常规动力潜艇等武器项目进行磋商,并签订《防卫装备品及技术转移协定》,但受限于技术产权转让限制,一直没有成规模的项目。此外,由于武器需求规模较小,其自研装备价格虚高,90式坦克、F-2战斗机采购价格是国际同类别武器的2倍至3倍。
分析人士称,日本计划以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为幌子,抛弃“专属防卫”“第三方技术转让”等限制条件,向签订《防卫装备品及技术转移协定》的12个国家出口导弹、战斗机等装备。日本统合幕僚长近期也表达了与北约开展武器项目联合研制的意向,意图通过扩大技术合作和军工出口,与北约国家开展防务合作,重建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步步蚕食逼近“正常化”
从渐次突破到名存实亡,日本意图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推动实现所谓军事力量“正常化”。随着日本国内右翼势力逐渐膨胀,日本近年来先后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持续提高防卫开支、增加海外派兵、开展“二手装备”防务外交等形式,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精神,企图彻底摆脱战后国际秩序体系。
一方面,日本增加与美军演训规模和频次,突出“盟友”身份,同时积极推动美日韩军事协作、美日印澳四边框架机制等,意图借此推动防务“正常化”。另一方面,日本逐步调整防卫政策,扩大合作范围,意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和热点地区事务,改变“战败国”身份标签。
分析认为,日本谋求军事“松绑”的背后是其谋求军事强国的妄念,一方面引发周边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度警惕,另一方面,也将引发其盟友美国的戒备。此前美方千方百计阻挠日本“心神”战斗机研发、导致该项目夭折一事,折射出美国对日本的矛盾态度。
总体来看,在美国将“大国竞争”和“印太战略”作为优先选项的背景下,日本变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内容,很可能是为追随美军开展相关防务合作解除法律羁绊。当前,日本已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追随者,其在亦步亦趋推行军事政策过程中,势必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威胁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