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断头路”变成了致富路

——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汕尾社区“兵支书”李镇沐


■陈健 林桁 本报记者 陈建文

粤东夏至百花盛,正是踏青好时节。

走进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汕尾社区,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马路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游客们或徜徉在有500年历史的老厝小巷间,或流连在商铺林立的环美路上,感受独特的潮汕风情。

“要致富先通路。路不通,再好的项目、资金进不来,再好的产品、物资出不去,老百姓的腰包怎么鼓得起来?”说起“治路经”,“兵支书”李镇沐侃侃而谈。村民们都知道,现如今畅通无阻的马路,当年可没少给李镇沐添堵。

2017年年初,已经退役6年的李镇沐,在广州风风火火经营服装生意。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家乡列入“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推荐参加社区书记竞选。

29岁的李镇沐陷入两难:如果回老家,刚发展起来的生意谁来接手?两个年幼的孩子谁来照顾?家人能同意吗?父老乡亲们会支持自己吗?

党员的初心不能忘。当年4月,权衡再三的李镇沐还是回到家乡,在乡亲们期盼的目光中走上社区书记岗位。

汕尾社区地处潮南区峡山街道中心腹地。20世纪80年代,老城区发展日新月异,公共道路规划建设却没跟上,不少工厂、企业违规占用土地乱搭乱建,在社区内留下了一条条“断头路”。这些“断头路”不仅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更让村民苦不堪言:“到了家门口,还得再绕几条街。”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决不能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和部队的培养。”上任之后,经过一番考察调研,李镇沐决定把“第一把火”放在治理“断头路”上。

行路难,治路更难。一条条“断头路”涉及30多家企业工厂,协调难度可想而知。亲朋好友好心相劝:“几十年都没能解决的事情,你又何必较真呢?”

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熟人朋友上门求情,企业老总登门“诉苦”,甚至还有人扬言报复。

“‘断头路’堵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更堵了百姓的心,必须治、必须通!”压力越大,李镇沐的态度越是坚决:“‘断头路’不解决,我就辞了这书记!”

“就没见过这么倔脾气的书记。”社区干部李晓忠回忆说,那段时间,李镇沐带着村干部跑完公司、跑工厂,挨家挨户反复上门做工作。

“亲属先拆,干部先拆!”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李镇沐刀口向内,动员亲属和社区干部带头搬。

对于“钉子户”,李镇沐协调媒体现场曝光,联合城建、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法进行拆除。

两年后,杂乱不堪的“断头路”被一条条崭新宽敞的水泥路替代。整治一新的环美路被评为诚信经营示范街,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示范点。

上图:李镇沐(左二)带领工作人员现场规划整治“断头路”。陈 健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