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江苏省徐州市民兵训练基地内,民兵“四会教练员”训练正酣。马庄民兵营伪装遮障分队骨干阚久洋正在进行移动电站开设与使用课目训练。他说:“即将参加省军区比武,我们要以过硬的本领展现马庄民兵营转型建设成果。”
马庄民兵营多次被评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八队一兵”经验做法全国闻名,是一支有着60余年光荣历史的老典型。20世纪50年代,按照上级要求,马庄村的适龄青年全部加入民兵组织,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到了20世纪80年代,民兵营干部带领群众开办煤矿,开启“乌金富民”之路。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民兵营又受领新任务:在文化立村、文化兴村上发挥带头作用。1985年,他们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兵乐团。凭借良好的形象和精湛的技艺,民兵乐团很快走出徐州、走向全国。
“由于民兵乐团名声在外,不少人把乐团表演当成了民兵营的全部工作,狭隘地认为我们只会‘吹拉弹唱’。包括一些民兵队员也迷失自我定位,存在重艺轻武倾向。” 马庄民兵营政治教导员毛飞说,“民兵的主要任务是参战支前、根本职能是备战打仗,压箱底的本事必须是能打胜仗。”
“成立民兵乐团是当时形势所需,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点毋庸置疑。之所以造成民兵武装力量属性淡化,是因为‘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军分区司令员刘来贵说,马庄民兵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须以深化民兵调整改革为契机,聚焦向战为战,归正建设中心。
马庄民兵营卸下荣誉,瞄准新的目标发起冲锋。他们聚焦应战应急使命任务,依据新时代民兵“支援保障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建设要求,调整力量编成,把“铁姑娘”民兵排改成“铁姑娘”无人机分队,民兵乐团和其他分队整合成防化洗消分队、伪装遮障分队,更加突出民兵支援保障联合作战核心军事能力建设。
透过马庄民兵营的年度训练计划,记者看到了他们谋求能力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时间上,将联训联演安排在驻军部队专业训练期和战术演练期,分段适时组织实施;训练内容上,突出伪装遮障、无人机侦察、战场救护、防化洗消等重难点课目训练;教员配备上,在全区遴选能力素质强、专业技术精的民兵骨干,推动支援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转型非一日之功,战斗力生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马庄民兵营在蜕变的阵痛中加速前行。
由于吸纳了不少民兵乐团成员,伪装遮障分队备受关注。“我们没有经验,没有成熟的教员,也没有专业教材,一切从零开始。”孟辉告诉记者,之前,他是乐团团长,在担任伪装遮障分队队长后,迫切地想把队伍能力练出来,早日刷新人们对他们的认识。
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年初,伪装遮障分队到作战部队参加联训。尽管作战部队官兵手把手教授了他们伪装技巧,可一旦带入实战背景,他们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孟辉说:“训练不能停留在‘我觉得行’上,而是要与实战化要求对标对表。我们还有差距,仍需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练。”
“被泼冷水”的不只伪装遮障分队。一次,“铁姑娘”无人机分队照例组织无人机操作训练。当日,突然刮起大风,习惯在风和日丽环境中训练的“铁姑娘”们,显然没做好准备……
“能力转型期必然要攻坚克难。露怯、出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缩不前。我们要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寻求突破。”刘来贵告诉记者,针对训练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军分区、人武部、民兵营专题研究,认为主要矛盾是实战化训练意识不强、训练层次不高。后来,他们与辖区驻军部队围绕“战时如何支援保障”“平时怎么组织训练”等课题展开联合研讨,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内容,组织民兵队员赴重点支援保障区域进行战场勘察,熟悉战场环境、了解目标特征、测算保障需求,让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如今,3支民兵分队建立动员组织程序、协同保障和联训联演机制日益完善,支援保障能力在加速提升。伪装遮障分队骨干能够配合完成大型装备伪装;“铁姑娘”无人机分队队员普遍掌握定点起落、绕桩飞行、穿越洞口等技术要领,可操作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灵活“走位”,顺利获取目标点位信息;防化洗消分队积极参与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明显增强。
马庄民兵营营长孙冬表示:“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勇创一流、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年轻民兵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耻之心、竞胜之心、奋进之心,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