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推动交通战备转型升级


■闫 璐 池尚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交通战备建设植根于交通运输事业,理应做好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文章,在转型升级中拓展保障领域、优化保障方式、提高保障水平。

在潜力统计调查上,应实现由掌握静态数据向掌握动态信息的转变。摸清交通动员潜力底数,是开展交通战备工作的基础。一些地方的交通动员潜力统计调查,以收集静态的文字、数字为主,对公路、航道、航空以及桥梁、隧道、车站等空间实体动态信息的录入不够及时。数据保鲜度不够、时效性不强,也就难以在第一时间为部队生成最优行进路线,提供有力沿途保障。

当前,部分城市建成的“智慧交通”综合指挥中心,汇集公路、水路、民航、铁路、轨道交通等各类信息,实时监测区域交通整体运行状况,具备交通管制、人车流量监测、车船轨迹回放、公共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流动的数据才有使用价值。应尽快将交通动员潜力数据库接入“智慧交通”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二者基础数据的交换、动态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集最短路径分析、最优物资调用、专项预案生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交通指挥信息系统,为保障部队快速机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信息服务。

在装备器材保障上,应实现由有人设备向无人设备的拓展。目前,大型物流企业由无人机、无人车、运输机器人等组成的无人配送体系日益健全,相关技术也日臻成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无人设备在无接触配送、环境消杀、日常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用无人设备开展国防运输的优势非常明显:无人设备不受人类生理条件限制,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无人设备具备自动驾驶、环境感知、视觉定位等功能,复杂条件下通行能力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人员伤亡,而且大幅度增加成功投送的概率。交通战备部门应采取“纳编一批、采购一批、预征一批”的办法,将无人设备引入国防运输战线,将其作为传统运输手段的有效补充,实现更大区域、更高效率、更为安全的投送目标。

在训练演练上,应实现由单纯练习技术向技术战术合练转变。现代战争往往使用导弹与高性能飞机,进行远程精确打击,重点交通目标遭受空袭的概率显著增加,有的目标甚至反复遭受打击,交战双方围绕交通线展开的斗争异常激烈,国防交通专业保障力量遂行任务的环境将日趋复杂严峻。为此,平时训练就应把遂行任务的战场环境考虑充分、设置全面。

应主动邀请军事机关把关定向,从难从严设置战场环境,突出联合防空作战条件下与民兵、人民防空等专业队伍的协调联动训练;设置复杂电磁干扰环境,提高队伍的应急通信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伪装防护训练,保护有生力量,确保战场环境下交通运输保障不断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