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东南亚重要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至今,越南经历了反对法、美殖民主义及南越傀儡政权的长期战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战争动员思想和体系结构。
突出政治动员
“调动整个政治系统的综合力量”来巩固和加强国防,是越南战争动员的基本原则。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越南共产党便本着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半武装性质的群众自卫队和武装宣传队。越南人民军的前身,可追溯到1944年12月由武元甲指挥成立的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这支最初由34名官兵组成的队伍,依靠超强的政治动员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争取民族独立、夺取国家政权,以及赢得反法、反美战争胜利的历史。
也正因如此,越南一直把政治动员作为全民国防建设中的“基本要素”“决定要素”进行重点建设。一是突出宣传越南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成就,坚持“越南共产党对军队和国防事业实行全方位的绝对直接领导”;二是加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提倡个人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建设,并通过严格管理传媒系统,竭力阻止违背传统美德、破坏民族团结、损害国家安全的外部文化入侵;三是关心海外侨胞的发展,鼓励支持他们保持民族特色,塑造国家形象,争取国际支持;四是广泛发展国防合作,提高保卫国家和应对各类安全挑战的能力。
由于政治动员的深入推进,政府各级机关普遍重视国防建设。在中央政府,除了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交通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等相关部委,也设有动员专职机构,负责本部门的战争动员准备工作,配合国防部的武装力量动员。在地方层面,省(中央直辖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均设有军事指挥部。可以说,从中央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越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战争动员体系。
重视后备力量
2019年,越南颁布新的国防法,提出“建设一支雄厚的预备动员力量和一支强大、广泛、质量高、有效、切合实际,符合各地域、各经济社会组织形态特点的民兵自卫队”。截至2022年,越南人口达到9800余万,其中30至35岁的青壮年高达3000余万,且男女比例均衡,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方面,国防部调整预备役部队结构,使各军种、兵种、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都有各自相对应的预备役部队,并逐步提高人员文化素质,改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及军事机关设立常设机构,专门负责预备役人员的登记、组织、管理、训练及动员准备,对不进行兵役登记和预备役登记的人员,从严实施法律制裁。
在越南的后备力量中,民兵自卫队以规模庞大、战术灵活著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按照“全面强大、政治为主、综合素质强”的要求,不断加强民兵自卫队建设。比如,常态化开展各种比武、会操和演习;结合形势任务,完成军事堡垒县、战斗乡、战斗村建设,进一步增强配合主力部队行动的能力。
2019年,越南颁布新的《民兵自卫队法》,规定除了救援等一般性任务外,海上民兵还担负保护岛礁等任务,可参与边防部队和海警组织的海上巡逻、监视外国船只等行动。
深化国防教育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抗美救国战争中,军事实力并不占优势的越南,之所以能拖住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10余年之久,运用和发展“人在前、枪在后”的思想,高度重视国防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
越南的国防教育,长期以来以“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为口号,教育对象不分男女老幼,强调“保卫祖国”是所有越南人的责任,谁也不能例外。
早在1961年,越南就作出在大专院校和中学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决定,越共中央专门为此下发指示。1976年,越南政府下发《国防教育大纲》和教科书。
国防部设有国防教育委员会,统筹全国的国防教育事宜;中央、军区、省、县、乡各级均成立国防安全教育委员会。越南各级军事部门负责民兵自卫队和预备役部队的国防教育;教育培训部在军事部门协助下,负责大学、中学学生的国防教育。
此外,全国还设有6所国防教育中心,教员均为现役军人。教育培训部设有国防教育司,为国防部派出机构;大专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教研室,中学配有专职或兼职国防教育教员。
为检验教育效果,越南定期举办全国高中生国防安全教育大赛,参赛的男、女学生围绕投弹拆枪、火线包扎、匍匐前进等课目进行比拼。
突出政府人员的国防教育,是越南国防教育一大特点。将国防安全知识考核作为提拔、任命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并通过集训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国防安全知识培训。
目前,越南高层干部的国防知识培训主要由国防学院负责;中级干部的国防知识培训主要在军区军事学院、胡志明国家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进行;初级干部的国防知识培训主要由省政治学校和县政治培训中心负责。各级培训涵盖国防政策和法律、地方军事工作、各级在国防工作中的职责等多项内容。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