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渡口有支难忘的歌


■肖力民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长征组歌》提及的第一个地名便是于都河。江西省于都县,是埃德加·斯诺“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开篇,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卷首,是魏巍“地球的红飘带”的起点,是伟大长征精神的源头。

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笔者来到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河水滔滔向西,一段浮桥横卧河面,仿佛正在诉说当年红军星夜渡过于都河的故事。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笔者看到一件很特别的女装棉衣:藏蓝面、直圆领、大面襟、布搭扣,尽管很破旧,但一看就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小姐穿过的。这件棉衣是于都县宽田乡龙泉村读功组村民杨志武捐赠给纪念馆的。杨志武祖上都是贫农,怎么会有这样一件棉衣?笔者找到正在纪念馆做志愿服务的杨志武,听他娓娓道来这件棉衣的故事。

1934年10月底的一天,杨志武的太奶奶张来发早早上床睡觉了。半夜时分,熟睡的村民突然被狗叫声惊醒。胆大的村民起来了,发现两队人马打着火把正从远处走来。

队伍走到村口,大家才看清楚是红军,心里涌起一种亲切感。村里有100多个年轻人参加了红军,村民都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

不一会儿,队伍来到杨氏宗祠前的晒谷坪上。红军尽管衣衫褴褛,但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村民们热情迎上去,帮红军挑担子、搀扶伤员。一个30来岁的红军干部站在宗祠大门口,告诉大家:“我们会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以后要麻烦乡亲们了……”

张来发家紧挨杨氏宗祠。她带着家人把房间和大厅全部腾出来,地上铺满稻草,热情邀请十几位红军住进来,还请一位女红军和她同睡一张床。

清晨,张来发早早起来烧水煮饭。饭做好后,她叫住在家里的红军吃饭,可是一位红军干部不同意,说他们有饭。张来发很奇怪:“难道是嫌我们的饭菜不好吗?”她跟了过去,看见红军在祠堂门口的草坪上,正用土砖架起的几口锅生火做饭。她走过去揭开锅盖,锅里只有翻滚的稀粥,还夹杂着几片野菜。她生气地对那位红军干部说:“都是一样的饭,以后咱们在屋里一起做!”“好吧,我们互相帮忙!”那位红军干部笑道。

后来,村民们才知道,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转移了,掩护主力突围的项英、瞿秋白、陈毅、陈潭秋等人带领红军从瑞金马道口撤离到瑞西县宽田(今于都县宽田乡),把中共中央分局设在杨氏宗祠。

红军利用村里的天然溶洞存放军用物资,在狮子洞训练游击队骨干成员,还在村里开办列宁学校、开设红军医院。留守红军有16000人,其中伤员7000人左右。龙泉村是扩红支前的模范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收留了红军伤员。

在龙泉村,红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红军缺少粮食,老百姓主动把自己家不多的大米、红薯、芋头拿来给他们吃。红军会把珍贵的马肉分发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吃。村民经常帮红军战士洗衣做饭、缝补衣裳、打草鞋。张来发年轻时跟着父辈学了一些草药偏方,经常上山采草药医治红军伤员。

张来发的儿子杨仁浩那时18岁,因为腿有残疾当不了红军。她叫儿子帮红军打草鞋,并告诉他:“你爸爸就是被地主欺压而死。红军是帮我们穷人打天下的,草鞋是红军的必需品。草鞋编好了编结实了,红军才能多走路、多打胜仗。”杨仁浩每天加班加点为红军打草鞋,战士经常教他唱红军歌曲,每教一首歌,他就把歌曲抄在本子上。

张来发和那位女红军同睡一张床,每天有聊不完的话,结下深厚的友情。两个月后,红军撤离的那天晚上,那位女红军拿出一件棉衣,对张来发说:“大嫂,谢谢你对我们的照顾!你也是穷苦人家,吃不饱穿不暖,我们都看到了。这件棉衣送给你。”张来发说什么也不肯收。女红军一把揽过她,紧紧拥抱着她说:“大嫂,你穿上它,我们的心就连在一起了。等我们打完胜仗,我再来看你!”说完,女红军把棉衣放在床上,匆匆离开,跟着队伍消失在茫茫黑夜里。

几天后,国民党军组成的“铲共团”“搜山队”卷土重来。他们把老百姓赶到晒谷坪上训话,要搜查红军伤员以及红军留下的一切东西。杨仁浩急中生智,在房间的墙壁上凿开土砖,把女红军送给母亲的棉衣还有那本红军歌曲手抄本,一起用布包好后,藏在祠堂与他家房子墙壁的夹缝中,躲过敌人的搜查。

风声过后,杨仁浩取出那件棉衣。棉衣陪着张来发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穿烂了就补,补了再穿。再后来,张来发把棉衣洗干净,珍藏在一个木箱里。她相信那位女红军一定还会回来,一定会兑现诺言。

最终,张来发没有盼来那位女红军,却盼来了翻身解放做主人,盼到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一定要保管好。没有共产党、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好日子,要永远记住共产党和红军的恩情。”杨家人牢记张来发的遗训,精心珍藏这件棉衣。

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龙泉村人。杨志武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不辞辛苦走访革命遗址,采访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挖掘红军故事,成了小有名气的红色文化志愿者。2021年,于都县举行纪念陈毅诞辰120周年大会,杨志武在主席台深情讲述了红色故事《一件棉衣》,博得大家阵阵掌声。后来,杨志武主动联系纪念馆,捐赠棉衣和红军歌曲手抄本。他觉得,这些是当年军民鱼水情深最好的见证,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笔者离开纪念馆时,一群身穿红军服的演员正在长征渡口前深情演绎情景剧《长征组歌》第一章《告别》,父送子、妻送郎、托孤跪别的场景再次呈现。动情的演出穿越时光,将观众带回当年星夜于都河畔。你听,渡口那一支难忘的歌永远在回响:“万水千山多坎坷,心随亲人一起走过。胜利不忘哪里来哟,红色源头记心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