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孙明江、记者李光辉报道:“只要青山在,到处有红军……”5月5日,在聚焦“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深化主题教育中,海军信阳舰组织官兵观看河南省信阳市制作的《信念的力量》专题短片,了解大别山军民坚定信念创造“28年红旗不倒”奇迹的历史,激励官兵擦亮忠诚底色,守卫万里海疆。
自2015年信阳舰命名入列后,信阳市便与该舰开展了城舰共建活动。一城一舰,以大别山精神为纽带,建立起深厚的鱼水情谊。
入列之初,双方建立了互访互通机制,设立军地联络员。信阳市每年特邀信阳舰主官列席市两会,共商发展大计;授予全舰官兵“荣誉市民”称号;每逢春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慰问活动;为官兵开通热线电话,提供远程心理咨询。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域,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儿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信阳市双拥办主任鲁洁告诉记者,信阳有着优良的双拥传统,他们充分发挥地区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文化拥军,向信阳舰赠送上千册各类红色书籍,充实舰艇图书室;创作表现信阳历史的书画作品,丰富舰艇文化走廊。
舰艇是城市的名片。被命名为信阳舰后,舰上官兵经常被问到“为什么叫信阳舰”“信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有哪些历史名人”等问题。
回答好这些问题是官兵的必修课。信阳舰副作战长张鑫昊告诉记者,在他参与制作的舰报上、“信阳之声”广播和党课微课堂里,信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按照惯例,信阳舰每年新兵上舰,上的第一堂教育课是《黄麻起义的战火》,读的第一本书是《大别山红色故事集》,唱的第一首歌是《八月桂花遍地开》。上舰之初,很多官兵对信阳知之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熏陶后,大家对信阳的红色历史、革命人物、著名景点如数家珍。
“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别山精神已经成为舰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舰政委刘冠一介绍,他们将大别山革命历史融入强军课堂,将大别山精神纳入经常性教育、主题教育,请来自大别山的战士讲述家乡的变迁,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耕耘蓝色国土。
信阳舰是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的首舰,入列时同型号舰艇均入列不久,很多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没有后方,异常困难,但他们排除万难完成任务,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他们勇当前锋的精神,与我们当好第一代舰员、争创第一流舰艇的‘01精神’十分契合。”信阳舰舰长杨凤坤介绍,历任舰主官经常带领官兵学习革命历史,鼓励官兵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开展创造性工作。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他们敢闯敢试,掌握装备特点,研究训法战法,探索编写训练考核大纲,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2017年,信阳舰参加海军“蓝剑杯”比武竞赛,获得一项团体第二、两项个人第一的好成绩。
2019年,信阳舰参加海上5昼夜实战化演练,面对复杂海况,全体官兵沉着应对,实射操雷击中水下目标,发射舰空导弹击毁空中来袭目标,刷新多个纪录。
战舰是移动的国土,城市是水兵的家园。入列以来,信阳舰安全航行15万余海里,随着航迹延伸的还有对信阳人民的牵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信阳舰官兵得知信阳医疗防疫物资暂时短缺的消息,第一时间自发组织捐款,将千里之外的关心送给信阳人民。
信阳舰每年定期通过“军民共建道德讲堂”向信阳市民分享强军故事,在“军营开放日”邀请学生和市民代表来舰参观。在重要节日、信阳舰执行重大任务期间,信阳市所属媒体都会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信阳舰在信阳拥有极高的知名度,我们都为这张城市名片而骄傲。”信阳市博物馆讲解员胡萍介绍,馆内一个比例为1∶37的信阳舰模型,陈列在序厅最显眼的位置,是博物馆的明星展品、重点讲解对象,参观者都对其性能和服役情况非常感兴趣。
随着信阳舰以及海军在信阳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征兵,当地许多应征青年都把海军作为第一志愿,100余人如愿加入“浪花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