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职工,在人武部工作10多年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天睡觉之前,都要在脑袋里过一遍民兵力量配备的标记标号,机动路线上要穿越几个人员密集区,每个桥梁涵洞的承重是多少。
我这可不是和自己过不去,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兴城是个小县城,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父亲是警察,从小就跟着父亲转遍了兴城角角落落,对大街小巷、乡村宅院、山川河流、沟沟坎坎都特别熟悉。
算是发挥专长,2010年,我被安排到人武部担任驾驶员。一天夜里,人武部接到抗洪抢险命令,紧急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救援。不料,救援道路被洪水淹没无法通行。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我建议选择一条地图上找不到的路线。
自此,“活地图”的绰号在人武部传开了。部里每次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每次组织应急行动、每次民兵整组工作都让我参与。同时,为了更好胜任本职工作,我也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学习一些参谋业务基本知识,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一次,市里组织支前保障演练,领导点名让我参加民兵分队支前行动。“那地方我熟,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一开始我信心满满。
然而,原本预估只需35分钟的路程,我们走了1个多小时还没到。以往熟悉的几个参照物,被眼前一座座漂亮厂房和高楼所替代。我彻底迷路了,只能电话求助。
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买来兴城地区新版地图重新学习。新修了哪些道路,新建了多少厂房,新开了多少涵洞……我都做了详细标记。“都什么年代了,打开手机导航多方便,纯粹是自己折腾自己。”有人说我是死心眼。对此,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
从交通要道到乡间地头、从主要桥梁到无名涵洞……几年时间,我手中的兴城地区新版地图,被标满了大大小小的标记。我知道,科技发展虽日新月异,但多留一手,有备无患,总会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前几年,部里军事科长及军事参谋交流到其他单位,文职人员又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位,部领导看我是参与民兵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便让我牵头负责民兵编组训练。
说实话,我受领任务之初,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因为以前主要是协助军事干部抓整组,干的都是“敲边鼓”的活。而对民兵整组方案和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没有深入研究和具体操作过。
为了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岗位需求,成为组织民兵训练的“明白人”,我坚持自我加压,积极学习民兵调整改革系列文件精神,刻苦钻研新质民兵力量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学习海洋、气象、防化和心理等各方面知识,向地方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学习请教,确保组织训练更加科学。
星光不负赶路人。去年省军区组织某类专业队伍基地轮训,我们单位参训的民兵,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听到这一消息,我高兴了好几天,但我不敢有丝毫骄傲自满,而是及时复盘补短。因为,新的挑战,就在前面。
(曹奎、王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