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奇情壮彩动边关

——品读岑参的边塞诗


■曾嘉 卢旭东

有国就有边,有边即戍防。在边塞诗的发展史上,唐朝是黄金年代,涌现出陈子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李白、王维、崔颢、高适、常建、杜甫、岑参、李益等杰出诗人。其中,岑参充满豪情气概,诗风雄奇,以两次边塞之行留给世人70余首边塞诗歌,被称为“诗雄”。作为久居大漠的老兵,岑参以壮怀豪情凝诗魂,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岑参有报效天下的情怀。他非常清楚边塞之苦,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里所写:“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他甘愿放弃在长安做官的安逸生活,将人生理想寄托于横戈跃马、驰骋边疆。因此才会有这样一首千古绝唱:“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谁不思念故土家园,谁不牵挂亲朋好友,但疆界在前方、战场在前方,所以路遇将返回长安的使者,也只是拜托他代向家人报声平安,自己仍继续向前。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崇尚英雄是岑参边塞诗的出发点。他用雄浑苍劲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歌颂大唐军队的威武雄壮。以“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指出外敌嚣张,反衬“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凛凛气势;“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战鼓催征,呼号嘹亮,表现出大唐军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气概。他把目光投向边关将士,描绘他们不畏艰辛、英勇抗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用生动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意志坚定、不畏艰苦的将军形象:边塞夜深,寒风凛冽,将军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带领军纪严明的队伍奔赴战场。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不打胜仗,这样的军队如何不令敌人心惊胆战?所以,岑参最后写道:“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出战必胜的信念、凯歌高奏的豪气跃然纸上。

岑参不以残酷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苦,反而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积极传达奋发向上的态度。他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里写道:“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寒氛万里,冰崖千丈,狐裘无法御寒保暖,宝刀都快被冰冻断裂。如此糟糕的边塞寒冬,本可能让人恼怒抓狂,但他笔锋一转:“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凛凛生寒、砭人肌骨的冰天雪地中,点染出一枝青青松树枝,令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诗歌没有明写边关将士不怕苦、不畏难的思想境界,但他们的乐观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在青松的辉映下格外耀眼,其奋发豪迈的战斗精神更在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情奇景中得到拓展和升华。

豪情气概是岑参边塞诗的底色。他在写边关将士怀乡思亲、别情愁绪、宴聚欢饮等情感时也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食材匮乏,但有与众不同的美味珍馐:“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人烟稀少,却有别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绝妙舞姿:“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环境艰苦,也有惹人爱怜、超凡脱俗的奇花异卉:“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而最重要的,是有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同袍战友:“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即使身处这样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中,诗人以其独具之慧眼,披沙拣金,依旧捕捉到边关将士昂扬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久居苦寒之地,离家万里之遥,边关将士不免闻曲落泪、望月思乡。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岑参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夜凉如水,寒风劲吹,一弯新月,独上孤城,正在这“塞迥心怯,乡遥梦迷”的时刻,触动人心的琵琶声在萧萧晚风、茫茫夜色中响起。此情此景,叫人如何不想家?不管是身处边地的将士,还是一般读者,都会被这鲜明的形象、凄清的氛围所感染。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消沉哀怨、叹老嗟卑,而在对这种情感的超越中实现了一种人生的升华:“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秋草枯荣相继,岁月催人,不能在哀怨中任时光白白流逝。在怀乡最切之时,与故园旧交开怀畅饮,共述人生理想、家国情怀,反倒生发出一种不甘沉沦、奋发图强的豪迈。岑参在诗中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和谐、个人情思与家国天下的统一,这也是边关将士内心情感和理想志向的真实写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