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旗鼓给礼遇,荣光不再静悄悄。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走访慰问送关怀、家属就业送帮扶、子女教育送关爱、保障权益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实打实、心贴心的举措,让万千军人及其家庭沐浴荣光,成为新时代亮丽风景线。
礼遇彰显尊崇,撼动人心。祖国的褒奖,社会的尊崇,既是对军人捍卫和平环境的感谢和钦佩,也是军人心中分量最重的勋章,更是争取更大荣光的动员令。当军人把一身军装穿出荣耀,当充满正能量的军人形象“吸粉”无数,当广大官兵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拥有满满的荣誉感、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爱军崇军就被新时代赋予更多新的内涵,必将带动更多优秀青年从军报国,激励广大官兵在火热的军营建功立业,托举强国梦想,书写强军华章,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关心厚爱。
礼遇源于礼赞,砥砺士气。军人是什么?战争年代,军人是用生命筑起的铜墙铁壁;静好岁月,军人是守护国家安全无悔奉献的最美背影;寻常生活,军人是母亲倚在门口盼望归来的牵挂,是配偶舍不得挂掉电话的眷恋,是孩子眼里陌生的思念。决胜于战火之中,坚守于苦寒之地,行走于风霜之野,永远是革命军人的职业属性,需要被理解、认可和尊重。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化尊崇为行为自觉和思维习惯,才能把对军人的感情与价值认同转化为全民族浩浩荡荡的磅礴力量,催生广大官兵“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冲天豪情。
礼遇饱蘸深情,凝聚意志。一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从来都不是孤立地依赖军事力量。在俄罗斯人眼里,军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在英烈墓前拍婚纱照是年轻人的时尚;在以色列,国防军被称为“国家的精英”。古今中外,诸多后方无忧、前方无畏的例证都在启示我们,在现役和退役军人礼遇上释放政策“红利”,铺设广阔舞台,饱含着党和人民对军人的深切关怀,凸显出良好的政治、社会和军事效应,会让一切有助于提升战斗力的活力竞相迸发,会让一切有利于强军兴军的源泉充分涌流。
礼遇延续传统,催化风尚。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为国家安危尽职履责的文化传统,有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浓浓深情。当年中央苏区政府组织群众为红军家属代耕代割代种,让红军战士无后顾之忧上战场。发轫于延安宝塔山下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使优待军人军属成为我党我军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赓续传承,历久弥新。进入新时代,各地从军人优待、军嫂就业、军娃就学,到入伍激励、在伍服务、退伍保障等方面,精心进行工程化设计、项目化推动,筑起尊崇军人的“精神长城”,关心国防、关爱军人日渐成为覆盖全社会的共同认知良好风尚。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全社会礼遇尊崇军人军属,成为时代热词、网上热搜,变为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自觉行动,构成新时代军民鱼水深情最具象征意义的标识。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由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构筑的“心灵高地”就会越来越坚固,不断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