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伴着悲壮激昂的《露营之歌》,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的影像出现在荧屏上。李兆麟在抗战岁月中写下的《露营之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
近日,由辽宁省广播电视局组织立项、辽宁省军区支持、辽阳市军地单位联合策划推出的4集文献纪录片《李兆麟》,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东北抗日联军是活跃在东北战场、独立与日寇战斗时间最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李兆麟与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抗联志士是这支队伍中的英雄代表。在采访过程中,让我们团队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东北抗联将士对民族、对党的赤胆忠心。”该片执行总导演汪立文介绍。艰苦卓绝,傲骨尽显;腥风血雨,信念如磐。2009年,李兆麟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第一集《少年奇志》、第二集《战场传奇》、第三集《信仰高地》、第四集《热血忠魂》,连贯讲述了李兆麟的成长经历、抗日经历、入苏整训和壮烈牺牲的过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是纪录片的根本。在创作拍摄中,主创人员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见证者回忆录,先后采访李兆麟后代、抗联老战士后代、相关领域专家、研究学者等,用多维视角还原历史的本真。
将历史真实进行艺术呈现,是纪录片讲好故事、融情表达的创作重点。该片通过现实与历史双线交叉叙事的表现手法,每集选取一位现实时空主述人,以其自述的形式链接历史与现实。在《少年奇志》中,最先出现的是李兆麟之子李玉拄着拐杖伫立哈尔滨街头远眺的画面。以这位耄耋老人在心中苦苦追寻的一个答案开始,穿越历史时空,逐一揭秘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李兆麟及战友们所经历的艰苦卓绝和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运思出奇,横扫千军”,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珍藏的一副门板上镌刻的8个大字。未到束发之年道出如此豪言壮语的李兆麟,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该片呈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战斗的情景,通过深入挖掘奇袭老钱柜、林海雪原千里西征、朝阳山阻击战等事件经过,重点刻画了李兆麟在错综复杂的革命环境中所展现的坚定信仰和斗争才干。
片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维尔钦科·阿拉·列奥尼多夫娜介绍:“李兆麟是一位非常简朴的人。他的职务相当高,可他一直睡在草席上。他不在专为军官备餐的地方吃饭,而是同士兵们一起吃最简单的饭食:粟米粥、酸白菜。”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乌苏里斯克进行了20余天伞降训练。当时,在训练设施和条件极端受限的情况下,更需要搏命的勇气。李兆麟身先士卒做榜样,跳了数次,战士们也跟着跳下。在《抗联特别旅中共党支部局航空降落伞学习总结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各营的训练成绩。参训354人,有203人成绩优秀。而其中参训的20名女战士,优秀者有11人。摄制组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找到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期间的珍贵影像,让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官兵的生活和训练镜头首次展现在荧屏上。
英雄并未走远,精神永励后人。无比险恶的环境中,抗联将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李兆麟曾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无惧生死,踏平绝境,用生命迎接曙光。李兆麟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是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是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