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打后勤,作为后勤的基础系统,军事物流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举足轻重。
现代物流本身就发轫于战火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利用运筹学等方法,对庞杂纷繁的军事物资供应实行系统化管理,使运输投送效益大幅度提高。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称霸全球之心不死,四处发动战乱,军事物流随其战车的轨迹不断发展。
着眼军地一体做大“蛋糕”
军事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分支,尽管有其独立的一面,但离不开国家和社会资源。只有把整个国家的物流体系做大做强,军事物流发展才能获得有力的依托和丰厚的土壤。美国政府着眼军地一体,大力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物畅其流”。
一方面注重政策法规引导。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脱胎于交通运输业。1980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汽车承运人规章制度改革和现代化法案》和《斯塔格斯铁路法》,解除了对公路和铁路行业的管制。随后相继出台《协议费率法》《机场航空改善法》《卡车运输业规模制度改革法案》和《1998年航运改革法》等,进一步放松了对交通运输业的管制,一批大型的物流企业获得发展空间。
美国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之初,就注重战争动员法规的配套建设,相继制定了《国家安全法》《国防生产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国家安全物资法》《后勤民力增补计划》《商船法》等。如《商船法》规定,新造和购买船舶,必须在战时和全面紧急状态下满足国防要求。
在上述法规的支配下,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出现了军地物流一体化的趋势。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租用的民船航行259艘次,占航行总艘次的56%。目前,由供货商直接保障美军的物资,已包括给养、服装纺织品、医疗器械和汽车配件等。
另一方面注重物流人才培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把发展物流科技、培养物流人才作为重要职责。在高等院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将物流课程定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必修课,如奥尔良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休斯敦大学、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等,或设立独立的物流管理专业,或附属于生产制造、营销、运输等其他专业,广泛开展物流行业在职教育。
同时,建立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职业教育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业技能资格,才能从事物流工作。
军地标准体系相互衔接
标准体系是物流运作的基础,也是物流各环节的黏合剂,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体系,各行业、各地方“箱子、架子、车子”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现代物流就无从谈起。如果军地双方、各个区域标准体系不能有机衔接,就会出现“运不了”“流不畅”的问题。
美军在建立军事物流标准体系之初,就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军地兼容问题。军用物资的外包装、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等都采用与民用相一致的尺寸和标准,以确保在使用民用物流力量运输时,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运输效率不受影响。据统计,当前美军50%以上的空运和85%以上的海运任务,都由民用物流力量承担。
此外,美军通过不断扩大军事物流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本土物流标准体系与海外军事基地物流标准体系的接轨,为其军用物资、弹药、器械和各类保障设施在欧洲、亚洲、非洲等海外区域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必备条件。
设有专职管理机构
美国军事物流的一大特点,是将大项任务外包给物流企业。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同本国大型物流企业,以及希腊、科威特等国物流公司签订大量物资供应、运输合同,利用民用飞机50余架、舰船100余艘运输军用物资,节省了军队的人力、物力。
但美国军事物流并非让物流企业“一包了之”,而是设有专职管理机构。美军在其国防部设有供应链集成办公室,国防后勤局统一归口管理三军物流活动,运输司令部统一管理陆、海、空运输工作。以此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军事物流平台,将军队和地方、管“物”和管“流”部门相关要素整合到平台之上,形成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军地协作机制。
美军还组织民用物流力量参加各种训练和演习活动,根据演练情况,结合民用物流力量类型、特点,明确其在参与军事物流配送中的职责任务。通过演练,他们还注重发现民用物流力量的短板弱项,特别是难以完成的急难险重任务,随时修正其接收、分发行动,并及时安排军队物流力量填补空白,保证军事物流不断链,以维持其全球军事霸权行径。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国防动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