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转岗就是战斗转场,只要心系使命、冲锋向前,哪个岗位都“养”人。
——李 燕
从首都北京到云南贡山,3300公里的距离,需乘3个多小时飞机,再转乘10个小时汽车。路上滚石随处可见,可谓道阻且长。然而对李燕来说,难的不是山高路远,而是工作岗位的变化。
2019年10月,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副政委李燕,交流至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武部任政委。
从首都到边疆,从军兵种部队交流到国防动员系统,李燕清楚,城市虽有差别,分工虽有不同,但每个岗位都是战位,只有一线没有二线。
即使心理准备很充分,高原反应还是给李燕来了个“下马威”。初到高原,血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高,加上水土不服,让刚报到的他足足躺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挑战一个接着一个。民兵整组潜力底数不清、应急指挥方式不畅、参治参建两线合力不强……面对这些难题,李燕发现,比环境差异更难适应的是岗位转换,以往丰富的任职经验找不到“用武之地”。
换了岗位不能丢掉激情。在抢险救援的灾区一线,在人头攒动的征兵现场,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李燕的身影。他走到哪里都带着笔记本,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当成学习的课堂,把每一次军地的接触都当成拜师的机会,本子上记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工作“卡壳”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边思考边总结,慢慢找到了“从身入到心入”的感觉。
山高不挡视线,沟深不降标准。3月初,人武部受领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任务,地方施工人员难以承受高海拔工作环境,没几天就退出了一半。李燕紧急动员80多名民兵组成突击队,带头在海拔3600米的山岭上连续奋战13个昼夜,高标准完成任务,受到上级好评。
着眼国防动员准备,协调军地共同筹划联合指挥中心建设;聚力抓征兵工作,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开展“人武部+行政村”支部联建活动,乡村振兴实效明显……两年多来,李燕所在的人武部被上级评为备战打仗先进单位,个人也被评为优秀政治工作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