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的母亲河 我的幸福河

——河南省濮阳军分区组织民兵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纪实


■范 楷 本报记者 李光辉 戴丹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流域各省区的共同责任。

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省濮阳市因石油而建而兴,也因此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他们在积极转型谋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军地合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近日,记者深入濮阳生态文明建设一线,走近这里的迷彩身影。

种下万亩“民兵林”

阳春时节,植树添绿。

在华龙区岳村镇瓦屋村外,华龙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千人百亩民兵林”植树大会战。满眼“迷彩绿”,三五人成组,二三十人成排,有的负责深挖树坑、搬运树苗,有的负责扶树培土、提水浇灌。半天时间,8千余株杨树扮绿黄土地。

这天,该市黄河沿岸的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千人百亩民兵林”行动同步铺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保证黄河生态健康,这是军地共同的使命课题。”正在参加植树的濮阳军分区司令员李本涛对记者说。

造林更要护林。2016年3月,该军分区发挥民兵组织纪律严、环境情况熟等优势,组织民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蹚出“民兵+树林管护员”的黄河堤坝种植树木常态化管理保护之路。他们还充分发挥民兵种植大户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梨、桃、苹果、葡萄以及花卉等一批特色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鼓起了群众的腰包。

聚沙成塔,积涓成河。盘点该市生态强市战略成果,成绩喜人:围绕打造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军地合力建设市域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四大生态走廊”;建成黄河生态防护林2.5万余亩,新增绿化面积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赢“四乱”攻坚战

惊蛰时节,范县陈庄镇东宋楼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宋义芳站在村口,望着复垦的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曾几何时,乱堆、乱占、乱采、乱建的“四乱”现象,在濮阳市黄河滩区屡见不鲜。几年前,宋义芳脚下的这片农田还是一个违规建设的砖瓦窑厂,大量黄土制成了砖换来了钱,破坏的却是滩区的生态环境。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2017年3月,该军分区出台《关于组织沿黄三县民兵参与驻地黄河滩区整治“四乱”的实施意见》,采取“民兵+生态管护员”模式,在沿黄三县成立百余人的民兵巡护队,划段分区、包干到人,明确各分队和每名民兵的责任区和职责,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整治“四乱”任务。

“整治‘四乱’攻坚战打响后,我带着全村民兵拆除了违规建设的砖瓦窑厂,这块土地复垦后恢复成农田。”宋义芳告诉记者,在整治行动中,黄河滩区的26座砖瓦窑厂、32家“农家乐”被彻底清除。

百里黄河奔腾依旧,万亩滩区“换了人间”。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来介绍,军地协力攻坚,在整治“四乱”行动中共清出土地1461亩,通过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新增耕地1100亩、林地200亩,全部移交给所在村集体,用于发展特色林果、绿色蔬菜等产业项目。

以万全准备迎“万一汛情”

濮阳黄河河段近200公里,河道上宽下窄,呈“二级悬河”形态,每年汛期来临,都要经受大考。

人民生命财产大于天,防汛任务必须摆上高位。濮阳市黄河支流——金堤河河长、军分区政委李建林告诉记者,每年汛期来临前,军分区都要组织防汛勘察和临战训练。军分区、人武部两级联动,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各民兵分队现地认领任务,区分责任段,以万全准备迎“万一汛情”。

2020年6月的一次险情,让时任濮阳县人武部部长的马国锋记忆犹新。26日,受黄河上游调水调沙影响,濮阳县境内黄河水位暴涨,梨园乡黄河生产堤出现溃堤险情。“我带领百余名基干民兵赶赴现场,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人工装填沙土近2万袋,圆满完成500多米黄河生产堤外沿加固任务。”马国锋说,正是完善的预案、高效的处置,以及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队伍,保证了险情顺利解除,保证了一方平安。

去年7月下旬,暴雨突袭中原大地,黄河水位暴涨。台前县人武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沿黄乡镇民兵全时坚守、巡堤值勤,排查出漫堤、管涌4处,及时消除隐患,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该军分区已实现与地方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值班员只要轻点鼠标,便能实时掌握汛情、雨情,为军分区防汛指挥、科学调度、抢险救援提供有力支撑。

守护“中华源”“黄河魂”

“相传,公西集村原名后集村,孔子的弟子公西华曾在此居住过。公西华故去后,为纪念他,村子改名为公西集村……”3月19日,恰逢周末,春意盎然,黄河大堤上游人如织。濮阳县女子民兵连排长、县第一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张慧玲,向游客介绍圣贤故里——公西集村。

“黄河文化保护员”是张慧玲的另一个身份,她告诉记者,军分区采取“民兵+黄河文化保护员”模式,在女子民兵连编设黄河文化解说等班组,主要担负挖掘、整理、宣传濮阳的黄河文化、风土人情等任务。“我们有5位民兵在这里担任免费导游,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宣传黄河文化、保护黄河文化。”

圣贤故里的规划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当初,濮阳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出这一项目时,公西集村的村民并不完全理解和支持,他们担心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不如建几个厂子见效快。关键时刻,60名民兵站了出来,他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清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带头签订同意实施协议书。

如今的公西集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游客的增加,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濮阳市‘中华源·黄河魂’主题文化挖掘保护行动,军地合力打造了‘中华龙源’‘帝舜故里’和范县黄河湿地公园。”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希武说,“我们会一茬接着一茬干,助力地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