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黑暗中跃向光明


■杜善国

一簇微火,温暖世界。当视障运动员李端在观众的“加油”声中摸索着将手中火炬插入主火炬台“大雪花”中时,燃烧的火焰点亮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舞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

李端曾是原沈阳军区体工队男篮运动员。他在篮球场上无所畏惧,不断创造精彩与荣耀,运动生涯向着无限美好的前方延伸。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瞬间改变了生活的轨迹。

1996年9月11日上午,全力备战比赛的李端训练归来,为把水房的卫生打扫干净,俯下身子去挪动挡在门口的灭火器。锈蚀严重的灭火器底部突然爆炸,李端眼前一黑,失去知觉。疾驰而来的救护车,把他送进医院急救室抢救。

半个多月后,李端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眼前一片漆黑。医生的诊断书让他彻底绝望:右眼球被击碎摘除,左眼视神经挫伤失去光感,上颌骨、颅骨骨裂,鼻梁骨粉碎性骨折,右手食指第一节被炸掉。

厄运并没有放过李端。大半年后,为治好他的伤东奔西跑的父亲,被胃癌夺去生命。再后来,母亲失业,弟弟面临失学……一系列的变故,使年轻的李端陷入迷茫,被无边的黑暗压得喘不过气来。

队领导来了,把李端抬进了一套团职房,悄悄为他弟弟办理了特招入伍手续,把他母亲安置在大队工作。队友一次次拉着他到篮球馆,“逼”他投篮,持续不断地送给他熟悉的掌声与喝彩,陪他一起倾听久违的篮球落网袋的声音。慢慢地,李端找到了奔跑在篮球场上的感觉,重扬生活的风帆。

李端开始适应眼前黑暗的世界:摸着凳子练习走路;仅15天时间,就掌握盲文的读写;完成生理学、中医基础学等22门专业课程学习,获得中级按摩师证书,成为随队按摩师。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1998年,李端入选辽宁省残疾人运动队,主攻跳远。视觉障碍令人本能地害怕速度,但跳远需要速度的助力,因此李端要平衡好速度和节奏。起初,他需要竖起耳朵听教练拍手的声音寻找方向,又在心里默默地记着步子,以免踩到起跳线。一堂内容并不复杂的课下来,他不知要跌倒摔伤多少次。

困难和苦累,激发了李端挑战“不可能”的决心意志:“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军人的字典里只有顽强不屈,勇往直前!”

深呼吸,听声音,校方向,全力冲刺,腾空跃起……训练场和赛场上留下李端加速、跃动的身影,和一次次创下的新纪录。

2000年10月,李端迎来悉尼残奥会。不巧的是,他在出征前的一次训练中扭伤髋关节,又赶上发高烧。可他不敢吃药,担心兴奋剂检查过不了关,硬挺了10多天,终于把三级跳远的银牌收入囊中。

下一个目标——残奥会金牌。李端多么渴望站在领奖台上倾听雄壮激昂的国歌!他忍受着伤病的折磨与困扰,熬过训练的艰难与枯燥,追逐梦想的脚步坚定铿锵。

2004年雅典残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李端共夺得4枚金牌。很多人都记得那个颁奖时刻:当《义勇军进行曲》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上空奏响,李端激动地把残缺的右手放到胸口,和着旋律大声唱了起来。他唱国歌的声音很大,以至于有国外媒体把他评为“本届残奥会声音最大的人”。

生命本炙热,拼搏价更高。赛场上,李端在黑暗中飞奔腾越,向世界展现最好的自己;赛场外,他把日复一日的风风雨雨当成奋进中必不可少的伙伴,让命运的磨难成为人生的特殊营养。行动受限,却从未阻隔李端心灵与缤纷世界的沟通。在他口中,是唱不尽的欢快歌曲;在他身上,是简单却搭配有型的运动服饰。在没有训练任务的周末或节假日,他会和妻子戚彦英一同听上几段旋律优美的交响乐。他在家里总是尽量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双手摸索着擀出的一张张饺子皮儿厚薄均匀、大小适中。他常常用手机自拍,留下满屏青春、满面笑容。

2022年初春,李端受邀赴京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演练。温暖的情感缓缓流淌,动情的氛围慢慢升腾,44岁的他再度走进国家体育场,感觉就像14年前踏上赛场参加比赛一样,教练金帆的话语在他耳畔反复回响:“国旗的方向,就是你跳远的方向。”

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大雪花”中的主火炬,李端心中充满自信。静静燃烧的微火,照亮李端的脸。他稍稍偏了偏头,明显感受到火焰的热度,“虽然我看不见光亮,但能感受到温暖。”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李端的心里充满光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