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激发微课堂的大能量


■缪 建

战争年代,官兵行军打仗、民兵拥军支前,很少有大块时间坐下来集中开展教育。战斗间隙、支前路上,一次带头的冲锋、一个互让的苹果、一段简短的动员,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这些短、平、快,实、准、活的微课,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如今,部队野外驻训和实战化训练已成为常态,点位多、人员散,教育难集中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熏陶,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练兵备战的强劲动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如何确保教育不断线,打造富有活力的微课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更是推动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

惟守正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守正创新者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发展。没有守正,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创新,工作就会故步自封。守正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令人欣喜的是,各级注重用好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集训成果,推动授课模式变革突破,科学绘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图样”。“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等系列微视频,用强军文化滋养兵心、铸魂育人;利用“学习强军”APP打造的网上“云课堂”,让网络教育的新功能开始发挥作用,给教育课带来创新变革;开展“线上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党史云微课”等教育活动,用科技手段提升课堂感染力,满足了教育需求又直抵官兵心灵;许多单位边播放《觉醒年代》《长津湖》等热播影视剧片段边讲解,引导官兵向革命先辈学习,苦练打赢本领、磨砺血性胆气……各单位开展微课场地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精可简,但微课里铸牢军魂的核心任务不能变,服务备战的根本指向不能变,直面现实问题导向不能变。

要把守正和创新辩证地统一于微课实践中,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官兵特点,与时代同步、与官兵同频。今天的青年官兵,思维的多样性、需求的广泛性和素质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将授课变“千篇一律”为“量身裁衣”。当前,部分基层政治教员为了上好一堂微课,利用多媒体手段,一味在形式上追求“大场面”和“大制作”,把微课堂“复杂化”,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内容,效果反倒不佳;有的一份教案走天下,年年都是老面孔;还有的授课观点虽然紧跟当前热点,却缺乏独到见解……

对此,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一切手段的创新,都要紧紧围绕内容创新展开、为内容呈现服务。要加紧研究“网生代”官兵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在教育中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体系创新;多聚焦新媒体平台上青年官兵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升官兵参与度和积极性,蹚开“课堂随训走,教育随时抓”的方法路子。如此,才能使微课堂往边防执勤、军事训练和执行任务渗透、向官兵本职岗位延伸,打通微课堂衔接战场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激发微课堂的大能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