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追求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地处边境一线的军分区、人武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点位分散、集中教育难组织等现实问题。“微课堂”的教育模式,能够让教育内容化整为零、求新求活,达到见缝插针、润物无声的效果。
初春时节,记者一行人走进新疆昌吉军分区,记录他们紧扣现实问题,利用边关特色资源随时随地开展微课,提升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鲜活做法。
随时随地微课堂
“明天,我们计划采取骑马和徒步的方式前往179号界碑执勤,该管段山高路险……”前不久,刚刚调整到边防连的战士李龙,面对第一次边境执勤,心里七上八下。
第二天一大早,执勤小分队出发不久,哨长付鹏程便结合边境一线地形地貌,展开了一堂战斗精神教育微课。
队伍休整时,付鹏程和大家围坐一圈,从建哨史的故事,讲到自身经历,与官兵互动交流。
这堂不到20分钟的微课,让李龙印象深刻,收获很多。
前不久,新疆奇台县人武部民兵应急连组织迎新年晚会。民兵博拉提拜克正在向队友们展示“烧烤才艺”时,被一声尖锐的哨音打断。
民兵应急连指导员梁文清发出指令:迎新年晚会暂停,所有人员到泔水桶旁集合。
原来,梁文清到炊事班检查食材,发现炊事班的泔水桶里,扔了一块只吃了一口的馕。
“粒粒不易,不倒不弃;烧烤适量,不够再添……”梁文清围绕“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怎么做”展开随机教育。
晚会虽然被中途打断,但博拉提拜克感到,这堂时间很短的微课,上得非常及时。
在春节备勤中,民兵节约粮食意识明显增强,铺张浪费的现象基本杜绝。
“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搞教育。”昌吉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李小虎介绍,防区点多线长面广,执勤巡逻和战备演训任务日趋繁重,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盯每月的一两堂大课,教育效果很难保证,想要及时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李小虎向记者坦言,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常被基层官兵和民兵编成顺口溜“吐槽”:“带笔带本带小凳,你说我听要认真;教案要点不能漏,笔记不全可不行;课后讨论不能少,发言最好有材料。”
“搞教育不一定非要拉开架势,‘零碎时间’也能高效搭建起教育课堂。”该军分区认识到,越是动态分散,越要抓好聚思想的工作。三五分钟聚一聚、三五个人议一议、三五句话聊一聊,不限时间场地,形成“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前几天,支援保障营步兵连组织观看电影《长津湖》。银幕上,志愿军战士面对强敌舍生忘死、浴血奋战;银幕下,官兵们全神贯注、热血沸腾。
与以往不同,影片结束后,指导员李振华并没有解散带回,而是趁着电影余热抛出“影片中有哪些战法?”“今天我们如何用实际行动告慰牺牲的志愿军将士?”等话题,组织在场官兵谈谈自身感受。
“这场电影让我数度落泪,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也会像志愿军将士那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士崔梦飞在微课中坚定地说。
“把‘一人讲’变为‘众人评’。”李振华介绍,今后还将继续挖掘官兵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随时随地开展微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一山一石皆素材
3年前,三个泉边防连战士陆文富从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入伍。来到大西北,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单调枯燥的执勤训练生活,“提前退伍”的念头不时就在他脑海闪现。
去年夏天,陆文富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申请。这份申请的主题并不是提前离队,而是留队。9月,陆文富选改为下士。
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
陆文富道出原委。有一次随副指导员木那尔·哈力别克前往某界碑巡逻,途经一弯路口时,马匹受到惊吓,木那尔·哈力别克被一块巨石擦伤。幸好他凭借经验及时控制住了惊马,脱离了危险。经过简单包扎,木那尔·哈力别克坚持带领巡逻队伍徒步到界碑。大家面对界碑上被描摹无数遍的“中国”二字,一同握起右拳,庄严宣誓。突然之间,陆文富觉得自己长大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被重新点燃。“巡逻道路虽然艰险,但坚守战位是边防官兵的职责。祖国每一寸领土,我都要用青春去守卫。”
“我们要充分利用边关特色资源,让身处风雪边关的官兵时刻澎湃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豪情。”该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深挖边防界碑文化、石头文化、胡杨文化等教育功能,让边防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成为生动的教育素材。
春节期间,记者在该军分区乌拉斯台边防连队采访时注意到,通往哨楼400多米的巡逻道路两旁,林立着上百块“戍边石”,分别雕刻着“山高兵为峰”“雪域边关磨利剑,大漠军营铸军魂”等词句,形成了壮阔的石林。
连长邢东斌介绍,连队驻地奇石很多,官兵巡逻执勤时,将一块块散落于大山中的石头搬运回营区精雕细刻。沉睡深山的石头被官兵的炽热情感唤醒,愈发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在胡居尔特执勤哨所,官兵寻找到3000多块白色的石头,利用空余时间在哨所对面的山坡上,精心堆制成一幅中国地图,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深切热爱。班长杨秦说:“天天看着祖国地图,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为充分发挥山石文化的育人功能,每逢重大节日,连队都会以山石为媒介举办“塔山杯”读书、“塔山微课堂”等主题活动。
“我们有时还把党课教育放在‘忠诚石’前,摘选部分退伍老兵留言刻在‘忠心石’上……”邢东斌介绍,当山石成为教育素材时,它的启迪和鼓舞作用,就超越了石头本身。
找石、运石、刻石、读石,如今已成为连队官兵业余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利用富有边关特色的文化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雨润物般直抵官兵心田。
知行合一赢兵心
“用尽心思制作的教育课件,怎么就遇了冷?”前不久,吉木萨尔县人武部专武干部刘春艳给民兵应急分队上形势战备教育课。刚开始,大家对酷炫的课件还感到新奇,可没过多久就露出了倦怠的神情,有的人甚至开了小差。这让满怀期待的刘春艳疑惑不解。
该军分区领导认为这个问题有一定普遍性:一些基层政治教员花大气力制作美化课件,绞尽脑汁设悬念“抖包袱”;有的把一些网络段子引进课堂,缺乏“养分”不说,还冲淡了教育主题。
微课离不开好的“风格”,但形式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之后,刘春艳努力在内容上下功夫,精准吃透教育主题内涵,结合单位实际备出接地气的微课。
“讲自己信的,做自己说的。”春节刚过,该人武部民兵医疗分队受领某社区的疫情排查任务。刘春艳不仅在行动前以一堂“让敢于‘跟我上’成为民兵的自觉行动”微课激发兵心士气、坚定抗疫信心,还主动加入核酸检测小组,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面罩和护目镜,与民兵队员战斗在抗疫前线。她冲锋的身影,一下子点燃了民兵的士气,大家纷纷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抗疫战斗中。
当看到刘春艳脸上被护目镜框压出了红色印痕,民兵们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这让刘春艳更加坚信一个理:教育者重言传,更重身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
“言行一致,才能赢得官兵信任。”对此,某团边防营教导员梁松林感触颇深,他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次边防巡逻,执勤官兵刚进入峡谷,晴空万里便乌云翻滚,一场倾盆大雨引来山洪暴发。
“不好,洪水卷走了前面巡逻路上的独木桥。”顺着班长李治虎的手势望去,他们巡逻的必经之路已被洪水切断。负责开路的他尝试铺设简易木桥,可木头一次次被卷走。
这时,队伍里有人小声议论:“要不要过几天洪水退了再去点位?”
“执勤巡逻,是我们边防官兵的使命任务,就是爬,也要爬过去。”梁松林走到队伍前,将攀登绳一头拴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头系于腰间,用“荡秋千”的方法空摆过河。助跑、起跳、前跳、放绳、落地,有惊无险地“空降”至对岸。
梁松林险境示范,好比无声的动员。大家纷纷朝前站,在急流上空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完成巡逻任务返回营区,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对梁松林的眼神中充满了信服。
“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梁松林说,以身作则、知行合一,要求官兵做的自己先做到,时时处处作模范、当标杆,用自身去感染官兵、影响官兵,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本版照片由肖承槟、李兆鑫、金洋提供
制图: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