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深情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西北边陲小镇可可托海广为人知。今天,我们走进可可托海,探寻一位“淘宝人”的精神世界。
2月中旬,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可可托海边防连官兵踏着积雪来到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透过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触摸老一辈国防建设者的心路历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第一颗人造卫星所使用的铯,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使用的钽、铌等都来自这里。”向官兵讲解的是年逾花甲的巴哈提别克·加斯木汗,他是地质陈列馆的义务讲解员,也是一名哈萨克族的退役老兵。
巴哈提别克是一名“矿二代”。小时候,父母给他的印象就是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连家都顾不上。长大后,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空降兵。组织在复核他的家庭住址时,巴哈提别克的回答是父亲的叮嘱:“保密”。
“我的父亲是可可托海的第一代矿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那代人隐姓埋名、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国防军工事业奋斗了一生。”巴哈提别克说,父辈们虽然籍籍无名,但他们以苦为乐、甘之如饴,因为心里耸立着一座信仰的丰碑。
1982年,巴哈提别克退役回到可可托海,先后干过电工、钳工、焊工,当过管理者,也经历过下岗再就业。后来,大批干部工人南迁到新疆阜康、昌吉、乌鲁木齐等地,留下一堆堆老物件无人问津。巴哈提别克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老物件上有着父辈们奋斗的痕迹,丢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卷边泛黄的老照片、烧坏的矿灯、破损的矿帽……巴哈提别克把这些别人眼中的“破烂儿”搬回家中,擦洗干净,摆放整齐。有时候为了收集这些物品,他需要以新换旧,更多的时候还要掏钱买。
巴哈提别克最得意的收藏是十几片茶叶。那是他在整理原矿务局党委书记、焦裕禄式优秀共产党员安佳槐的遗物时,整理出来的。
“这是苦丁茶,就像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入口虽苦,细细品鉴,回味无穷。”巴哈提别克说。当年,可可托海采矿人在零下50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肩挑背扛,采出一筐筐矿石,为新中国国防军工事业打下了根基。
“无数人前赴后继,把青春留在了可可托海。”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着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巴哈提别克说,几年前,劳动模范赛山拜江的遗孀找到巴哈提别克,把赛山拜江保存的各种奖状送到他手中:“老伴生前只有一个愿望,不要让先进集体的荣誉无声消失。”
30多年间,巴哈提别克收集了4000多件老物件,小到纪念章、布票、邮票,大到自行车、打字机、书桌……如今,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收藏的老物件里,有60%是巴哈提别克捐赠。52个英模人物榜中,有19人的照片和事迹材料由他提供。
可可托海最宝贵的是海蓝宝石,比海蓝宝石更贵重的是可可托海精神。“老一辈可可托海人自力更生、热血奋战,铸就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传承下去。”谈起今后的规划,巴哈提别克告诉现场官兵,以后还会继续收集这些老物件和相关资料,为后辈还原更多更加清晰的可可托海奋斗史。
上图:巴哈提别克为某部官兵讲述可可托海故事。杨云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