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穿越硝烟的荣光


■王 龙

闪亮的勋章,凝聚铁血男儿的自豪;军人的荣誉,就在方寸之间闪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军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从战火中诞生,激励一代代革命军人披荆斩棘、英勇奋战,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历来崇尚荣誉的人民军队,凝结多少鲜血,铸造多少辉煌?是什么力量锻造了一支无往不胜的钢铁雄师?我军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孕育了哪些优良传统,鼓舞成千上万的英雄官兵向着太阳追逐生命荣光?

1944年2月10日,为表彰边区军民在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鼓舞边区人民和子弟兵的斗志,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在河北省阜平县北崖村召开。

这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英模表彰大会。会上,授予八路军连长邓仕均“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授予民兵自卫队队长李勇“边区爆炸英雄”称号,授予平山县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

时至今日,一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依然令人动容:在大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晋察冀军区将一匹骡子奖给戎冠秀,军区副政委刘澜涛、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把戎冠秀扶上骡子,由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李志民亲自牵着巡游,接受八路军指战员和乡亲们的夹道欢呼。从此,战士们都亲切地唤她“戎妈妈”。

民心所向,才是永远的根据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为群众模范“牵马坠镫”,在晋察冀传为佳话,流传至今。这个特殊的表彰仪式瞬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生动缩影。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采取为英模立传、拍照登报表扬、赠送革命武器、红旗下照相等多种奖励形式,鼓舞了广大军民抗日杀敌的决心。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拥政爱民、褒奖英模等活动,使军民达到空前的大团结,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风雨如磐的革命道路上,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中,人民军队特有的功勋荣誉表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培育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获得最高荣誉“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的人员中,将校以上官员占绝大多数,真正流血牺牲的普通官兵只是陪衬。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获得抗战英模称号的,绝大多数都是基层指战员、民兵和普通老百姓。两种荣誉体系的褒奖对象,体现了两支军队不同的阶级基础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两支军队最后的历史走向。

在这次群英会上重逢,戎冠秀和邓仕均一段感人肺腑的“母子情缘”,才被更多人知晓。

戎冠秀出生于1896年,早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照顾八路军伤员,是边区拥军的一面旗帜。邓仕均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八路军连长,所在部队“老五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1943年秋,邓仕均负伤住院。一次敌人“扫荡”时,身患疟疾的邓仕均在转移中掉了队。日军发现了他的踪迹,漫山遍野展开搜查,妄图活捉他。

这时,正带领乡亲们转移的戎冠秀发现了受伤的邓仕均,赶紧一把抓住他说:“是自己人,快!跟我来!”

敌人的枪声逐渐逼近,裹着小脚的戎冠秀半搀半背着邓仕均踉踉跄跄向半山腰一个秘密山洞爬去。可是洞口距地面有两米多高,浑身无力的邓仕均怎么也爬不上去。戎冠秀便蹲下身子,让邓仕均踩在自己的肩上,咬紧牙关硬是把他顶上了山洞。

那段时间,戎冠秀悄悄找来治疗疟疾的中草药,精心照料,直至邓仕均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当时,他们只知道对方是自己人,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姓名。

就在晋察冀边区举行的这次群英会上,戎冠秀和邓仕均都获得隆重表彰。大会最后一天,戎冠秀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在台下的邓仕均这才听出,她就是当年反“扫荡”中救护自己的大娘。等戎冠秀发言后,邓仕均快步走到她面前,激动地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的那个伤员啊!”

戎冠秀掩护救治过多少伤病员,连自己也记不清了。她一听愣住了,随即笑呵呵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不过你是谁,我还真是不记得了!”邓仕均满怀感激地说:“大娘,我叫邓仕均,没有您的救护,我肯定活不到今天!谢谢您……”

这是一次意外而欣喜的相逢。晋察冀军区专职摄影记者叶曼之赶紧让他们站在一起,用相机记录下这个感人瞬间。聂荣臻看到这张照片后,被边区军民团结的事迹打动,欣然为其作了“光辉永存”的题词。这张著名的《晋察冀三英雄》,即邓仕均、戎冠秀、李勇的合影照,发表在晋察冀画报1944年第5期封面上。

会后,邓仕均把戎冠秀送了一程又一程。返回部队后,他还给戎冠秀写了一封信:“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您,保卫我们的晋察冀。”

谁也没有想到,阔别6年后,他们竟然在另一次隆重的表彰会上再度重逢。

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全军性的英模表彰盛会。在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就有屡立战功的邓仕均以及“拥军模范”戎冠秀。

胜利再重逢,亲人又相见。戎冠秀没想到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和邓仕均再次相逢。她抚摸着邓仕均的伤疤,问长问短。邓仕均更是把这位救命恩人当作自己的母亲,见了面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

这次表彰大会结束后,邓仕均本来准备赴波兰参加世界英模代表大会。但朝鲜战争已经爆发,得知部队即将入朝参战的消息,他赶紧搭乘火车追上部队,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中,为掩护师主力部队过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的邓仕均率部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最后遭敌炮火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人们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戎冠秀。直到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戎冠秀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才从剧作家胡可那里听到邓仕均已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噩耗。戎冠秀泣不成声……

谁能想到,就在邓仕均牺牲前一个月——1951年4月,戎冠秀的小儿子、曾任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的李兰金,同样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的八路军‘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位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胡可在一篇回忆戎冠秀的文章中这样动情地写道。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回忆说:“当得到叔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奶奶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但在没人的时候,奶奶也经常失声痛哭。”

当年在八路军扩军大会上,戎冠秀第一个发言:“我有3个儿子,全报名,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儿老,让他也去给咱八路军喂马。”在戎冠秀的带动下,革命老区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的动人情景。自打小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戎冠秀又先后送多位亲人参军,报效祖国。晚年病重一度恍惚时,只要见到部队穿军装的人来看她,她总喃喃地叮嘱说:“好好养伤,养好了去消灭敌人!”

今天,邓仕均生前所在部队已转隶为武警部队。在武警指挥学院卫士广场一隅,矗立着一座根据邓仕均和戎冠秀当年合影创作的人像雕塑,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戎冠秀和邓仕均两次参加表彰大会的故事,生动地折射了我军功勋荣誉表彰工作承载的深厚内涵,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制胜密码。在我军成长壮大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无数享誉军内外的英雄模范、人民功臣和英模集体,铸就了群星璀璨的英雄图谱。

从1931年我党我军设立的第一枚勋章“红旗勋章”,到抗日战争时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争当英雄模范”;从解放战争时期“为人民立功,做人民的功臣”,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表立功决心、订立功计划、比杀敌功绩”,一项项军队功勋荣誉表彰,崇高而庄严,凝聚人民军队的血脉传承,见证人民军队的奋斗牺牲。荣誉之火照亮冲锋之路。新时代军队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必将激励广大官兵在传承历史中续写新的历史,在沐浴荣光中争取更大光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