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元宵佳节,万家团聚。
在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陆军某训练基地上士杨毓平的父亲杨春明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跳动渐趋微弱。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医护人员仍在全力抢救。杨毓平已熬红了双眼,和家人焦急等待在监护室外。
前一天下午的场景犹在眼前——
“小杨,你父亲在工地受重伤,颅内出血,正在金沙县人民医院抢救!”14日14时许,正在休假的杨毓平突然接到电话。
来不及多想,杨毓平赶到毕节市金沙县人民医院时,父亲已昏迷不醒。
医生告诉他,他的父亲因颅内出血,生命体征下降,无法马上手术,必须立即输血。然而,他的父亲是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当地县市没有该血型储备,只有从贵州省血液中心调拨,才有挽救生命的希望。
此时已是14日18时许。杨毓平心中万分焦急:按医院的申领程序恐怕来不及,怎么才能从省血液中心调拨血液,调拨后又快速送抵医院?
有困难找组织!
“指导员,救救我父亲!”19时34分,杨毓平给指导员赵明宇打电话求助。得知情况后,赵明宇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基地机关多方联系,焦急等待,一时没有结果。情急之下,该基地政委通过部队总机找到素不相识的贵州省军区领导。
“首长好!十分冒昧地给您打电话,有一件战士的急事相求……”
“抢救战士父亲的生命,我们责无旁贷!血的问题我们马上想办法,请放心!小杨现在在哪儿,联系电话多少?”
了解基本情况后,贵州省军区领导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放下电话就开始联系省委有关领导和部门。
20时57分,好消息传来:从贵州省卫健委到血液中心,一路绿灯!
21时02分,杨毓平打电话告诉赵明宇:贵州省血液中心党委书记朱思刚打来电话,为赢得抢救时间,就近从遵义市血站调拨血液。
“战士是我们送出去的兵,我们是娘家人,我们不关心谁关心?”贵州省军区领导指示毕节市军分区领导全力协助救治。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夜晚,为了一位战士父亲的生命,毕节市军分区、金沙县人武部、遵义市血站等军地单位都行动起来,合力与时间赛跑。
15日凌晨2时许,RH阴性血液送达县人民医院。3时,血输入杨毓平父亲体内,生命体征渐渐好转,但仍不具备开颅手术条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杨毓平父亲颅内仍在出血。9时许,经市县医疗专家会诊决定,将他的父亲转至当地救治条件较好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警车专程护送,擅长颅脑手术的医学专家已做好准备,在手术室等待。杨毓平父亲一到医院,就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各项救治工作紧张展开。然而,虽经各方全力救治,15日13时14分,杨毓平父亲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持续18小时的军地接力,虽未留住父亲的生命,但让我深切感受到来自军地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对军人军属的尊崇。我替父亲谢谢大家了……”杨毓平泪流满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