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星呈、特约记者李国涛报道:1月10日,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演练结束,原本测评成绩为“优秀”的战场救护组,经过上级考核组的重新评定,最终成绩被判定为“不合格”。
缘何出现这样的反转?原来,导演部有意降低了战场救护组的救护难度,刻意减轻了人员受伤程度,减少了伤员人数。伤情大多是容易处理的“皮外伤”,伤员人数也是在战场救护组承受范围内的“刚刚好”。这一情况,引起了该团党委的关注。
“练为战,不为看。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新大纲的要求,也没有检验出真实的战场救护水平。”团党委发现,这种现象在演练中不同程度存在,在与考核组充分讨论后,决定对考核成绩重新“过筛子”。
“平时演练不实打实、硬碰硬,真打起仗来,战场救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最终结果,大部分官兵持支持态度。然而,个别官兵提出疑问:演练不是真打仗,这么折腾有必要吗?团党委的回答是:有!
演练结束后,团党委及时组织复盘检讨,并向大家灌输这样一个理念:“战场上的子弹不会绕过救护组,只有严训实练,才有可能救得好、送得快。”他们根据新大纲要求,整理出救护流程不熟悉、救护效率不高等10余项问题,认真督导各单位卫生员从难从严实施训练,并及时验收训练成果。
几天后,一场实兵演练再次在该团训练场展开。面对“敌”集中火力打击,部分人员“伤势”较重,战场救护组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救护车队赶往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伤员”人数超过负荷,卫生员紧急协调救护物资,抽调救护人员……“虽然这次演练只达到及格水平,但是发现了不少短板弱项。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补齐能力短板。”战场救护组成员张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