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帮助“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建设思想文化阵地

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孙明轩 刘星呈

“金珠玛米,托且那!(感谢解放军!)”初冬时节,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村迎来了一批熟悉的客人——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乡村振兴工作小组驱车数十公里来到该村,参加该团捐建的群众活动中心揭牌仪式。该团政治工作处主任李树森介绍,群众活动中心的捐建,是近年来他们推动驻地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1959年,克松村农奴砸开镣铐,翻身做主人,拉开西藏民主改革帷幕。60多年来,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承包,再到如今的土地流转,克松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在军地各级帮扶下,克松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工作小组在走村串户调查时发现,村内文化设施较为陈旧,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必须把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基于这一认识,该团与村委会一道制订了“着眼乡村振兴、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的发展思路,用好克松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这一红色文化名片,大力推进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该团在指导村里完成陈列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同时,引导发动村民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使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今年年初,克松村入选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陈列馆成了热门网红打卡点。“如今来我们村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商铺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回乡创业的村民罗布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该团不仅在硬件建设上下足了功夫,还积极引导村民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我现在有空就去书屋看书‘充电’。”村民强巴告诉笔者,前几年部队为该村改建联创联建书屋,购置农业种植、经营管理、教育科普类的书籍,现在书屋成了当地村民空闲时最爱来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村民懂得自己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更加自觉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几年,该团20余名官兵主动与驻地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助力18名学子走出寒门。“感谢解放军叔叔的支助,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正在广州大学就读的藏族女孩古桑说道。

如今,克松村文化设施逐渐完善,文化活动日渐丰富,选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日益增多。截至2020年,克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300多元,村民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越来越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这些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该团乡村振兴工作组负责人洛桑阿旺介绍,今后部队还会持续推动驻地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新农村焕发新生机。

上图:“兵老师”为小朋友讲革命故事。刘星呈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