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温暖常在 兵心最美


■本报记者 王京育

制图:潘 娣、扈 硕

这个冬天特别暖。

12月14日晚,北京夜阑人静。一位76岁的老人,心潮起伏。就寝前,平时只会在微信朋友圈点“小红心”的她,戴着老花镜,在女儿的帮助下,编辑发布了人生第一条朋友圈:“我是一名老兵,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工作启动,让我很激动、很自豪。这是身份的证明,更是荣誉的象征。”

这位1964年入伍、军龄21年的老兵,道出了万千中国退役军人的心声。

当天,退役军人事务部在京举行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启动仪式,并正式发布优待证式样。

一张印有天安门、华表、长城、光荣花图案和老兵姓名、照片、服役年限的红色卡片,承载着尊崇与关爱、责任与荣光。

2021年,从年初退役军人保障法施行,到年末退役军人优待证面世,对老兵而言,四季如春,温暖常在。

2021年,在抗洪“战场”,在抗疫一线,“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响彻山河。本色为笔,老兵们绘就属于自己的“最美”风景。

守护·以法之名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前不久,海南省万宁市66岁老兵文亚琼的“一等功荣誉金”如期到账。他算了算:“每个月2000元,我已经领了快1年。”

万宁市在海南省率先设立“一等功荣誉金”,是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的一项举措。

以法为盾,守护“最可爱的人”。1月1日,退役军人保障法正式施行。党和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从法理上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对退役军人普遍关注的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问题,明确基本政策规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改革走向。

这一年,当关心关爱有了“依法”的后盾,老兵们的人生之路更通畅、前行之路更宽广,许多人找到人生的新坐标,在尊崇与优待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话有处说、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辽沈大地,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将服务保障触角延伸到退役军人职工身边,畅通为老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有家了!”塞上江南,退役军人党员全员纳入基层党组织,“随转随接”“组织安家”“党员双找”等机制,让老兵们身后有组织、有依靠。

“不用排队,方便快捷。”天府之国,共建共享退役军人“服务超市”试点工作加速推进。超市功能齐全,老兵们可以“一站式”办理各类事项,享受免费法律服务、专属金融优惠。

“把我们迎回来,还扶上马、送一程。”山西晋城籍退役士兵李世青,点赞退役军人事务部等七部门10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他在朋友圈喊话战友们:早培训早受益。

一项项务实暖心的举措,从纸面“走”出来、“动”起来,优待落地落实,尊崇可感可触,老兵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

温暖·全民行动

刚一入冬,江苏宿迁的网店店主杨伟便“火”了一把。

有人在杨伟的网店下单定制两张单人床,收货地址是湖南怀化。当得知床是儿子买给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时,杨伟当即决定“只送不卖”。

“山河无恙,盛世如老兵所愿,祝老兵健康长寿。”在与老兵的儿子交流时,杨伟写下这样的留言。

“感谢贵地培养了有如此浓厚家国情怀的商户,并请转达对他的衷心感谢……”由于杨伟拒绝透露姓名,老兵王世简给当地政府寄去感谢信。

暖心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许多被杨伟“只送不卖”义举感动的网友,涌入他的网店,在线发放红包,“你只管送,我们一起分担”“下单买买买,为你的爱心助力”。

共和国的史册,铭刻军人的冲锋。情深义重的人们,牵挂为国奉献的老兵。2021年,为老兵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自觉。

为了老兵们安居——山东青岛出台《青岛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办法》,针对退役军人的优先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广东东莞、浙江温州相继推出退役军人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退役军人可享受公积金购房利率优惠;宁夏银川首次保障房摇号配租,退役、残疾军人优先;安徽铜陵对于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单列保障性住房房源,实施精准保障,许多老兵有了自己安稳的港湾。

为了老兵们乐业——全国各地组织适应性培训21万人次、技能培训23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万余场;促进退役军人到开发区就业、投身乡村振兴等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全国9153家企业签订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协议,央企拿出1.8万个岗位安置退役士兵,相关企业拿出5.5万个岗位招聘退役军人,许多老兵走上新的“战位”,“越过山丘”“乘风破浪”。

为了老兵们踏实——国家继续以平均10%的幅度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各级各地完成基本养老保险集中补缴,285.3万人享受政策红利;“情暖老兵”公益行动在全国开展,27个省份设立关爱基金,社会力量参与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保障;河北、安徽、辽宁、黑龙江、天津,多地退役军人总医院陆续挂牌……

“只有不忘过去,才会认识今天,热爱未来。”关爱涓汇成流,滋润兵心。老兵们从“过去”的军旅走来,拥有幸福的“今天”,便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色·冲锋无悔

前几日,一份份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感动了古城西安。

12月23日零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陕西西安实行封闭式管理。上万名退役军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加入抗疫队伍。他们中,有退役大学生士兵、医护人员,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此危急关头,我们应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本色和使命担当,我们恳请出征抗疫”,老兵们的“请战书”在网络一经发布,“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退役军人”“向老兵致敬”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和风丽日中,常有阵阵风暴。没有硝烟的战场,总有老兵冲锋的身影。

“风雨有我在,人民请放心。”极端强降雨突袭河南郑州,10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重披迷彩,星夜驰援。

“我这辈子都是一个兵,只要党需要我,我就会在。”甘肃省发布防疫志愿者招募令,8万余名退役军人穿上“志愿红”,参与防控值守、居民排查、消杀作业等联防联控工作。

“当过兵的人不怕攻山头。”贵州省建立“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954名退役军人签下“责任状”,带领乡亲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无论身份如何变化,老兵的胸膛里,跳动的始终是火热的兵心。

11月的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气温低至零下23℃。退役军人张斌斌毅然跳入刺骨的湖中救人。他说:“我是退役军人,我的军旅生涯告诉我,只要祖国和人民有需要,毫不犹豫!”

河北邯郸退役军人李刚为救人丢失准考证,错过消防员考试。他说:“有遗憾,但挽救生命比考试重要百倍。”网友留言:“人生的考试你已通过。”

在河南商丘,老兵丁红心带着21岁的儿子、退役士兵丁麒龙主动进入新冠肺炎隔离区当志愿者,留下上阵“父子兵”的感人画面。“家乡有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尽一切所能为人民服务。”父子俩异口同声。

一声“老兵”,是冲锋的号角、不变的本色。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冠以“最美”的定语。穿上军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2021,致敬“最美”,致敬老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