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长身上的兵味越来越浓了。”12月中旬,参加完安徽省和宣城市两级同步组织的新任专武干部培训回到单位,同事们纷纷这样对我说。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是一名专武干部。顾名思义,专武干部就是专职从事武装工作的基层干部。由于基层工作头绪多、人员编制少等原因,近年来,专武干部兼管非武装工作成为常态,久而久之,身上的兵味淡了,职业特征不那么明显了。
“如果身上连点兵味都没有,怎么抓好基层武装工作?”今年5月,我接任绩溪县荆州乡武装部长,老部长临走时嘱托的这句话意味深长。这时,恰逢县人武部配发专武干部服装,我一有机会就穿在身上,既想亮明身份,又想增加兵味,但总觉得形似神不似。直至11月下旬,我迈进宣城市国防动员基地的大门参加培训,这种状况才开始改变。
培训班参照连队一日生活制度,实行军事化管理,穿插开展队列、体能、轻武器射击等课目训练。穿上作训服、走上训练场,我和同事们摩拳擦掌,准备好好体验一番当兵的感觉。没想到,参训三五天,不少同事体力就跟不上了,直呼“吃不消”。
由此我想到每天摸爬滚打的部队官兵,心中不由增添几分敬意。目前,宣城市基层武装部长兼任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我们理应尽己所能,让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现役和退役军人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几天下来,参训人员的起卧坐立就有模有样了。随着学习深入,我感到真正的兵味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举止,而是内化于心的忧患意识、外化于行的国防担当。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度。”培训中,一位部队领导的授课令我印象深刻: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只有做到兵强马壮,才能确保国泰民安。对于我们专武干部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高标准完成一年两次征兵工作,为“钢铁长城”输送优质兵员。
“上半年注重动员实习生,下半年注重动员毕业生。”一些“老武装”给我们传经送宝:发动大学生报名参军,不仅要讲清优惠政策,而且要倾注真实感情。你自己都不热爱国防,怎么能动员别人投身军旅?
对这一观点,我深表认同。“男儿何不带吴钩?”每名适龄青年心中都有英雄梦、从军梦,我的工作就是唤醒他们的梦想,动员他们选择军营、百炼成钢。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讲的。在今年下半年征兵工作中,我成功动员了一些大学生入伍。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身上的兵味再浓一些、部队情况掌握得再多一些,动员效果应该更明显。
工作中我发现,基层干部群众对专武干部的“兵味”有着天然的期待,遇到急难险重任务,首先想到的是专武干部。为让我们担起“兵”的重任,这次培训既设置国防动员课目,又安排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道路抢修等应急行动的组织指挥内容。
今夏,乡里未雨绸缪,安排我担任防汛抢险突击队队长,我当时感到底气不足。通过培训,我对防汛抢险中如何快速动员民兵,如何就近用兵、精确用兵,怎样落实人装结合,怎样搞好后勤保障等问题,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挑起这副担子的信心大增。
20天的培训中,不少同事和我一样每晚学习到深夜,也在多个课目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因为大家都已认识到,专武干部是国防动员战线上的“兵头将尾”,一旦需要,必须闻令而动、拉出队伍,冲锋陷阵、不辱使命!
(周章海、沈志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