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安度晚年”,对于辽宁省开原市开原街道来说,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份承诺。将关爱老兵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个街道、社区,进而融入整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辽北小城的实践探索,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样本。——编 者
一座“在建”的红色记忆展厅
英雄记忆未完待续
“要让广大开原居民知道,英雄始终在我们身边。”在辽宁省开原市开原街道新都社区楼上的开原街道红色记忆展厅里,开原街道党委书记周钰凯郑重地说。
开原籍抗战英雄故事、开原街道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事迹……120平方米的展厅,仿佛时光隧道,让散落在各处的属于开原籍英雄记忆得到可视化呈现。
展厅中,一面志愿军英雄墙让参观者赞叹不已。墙的正面,展示开原街道26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光荣事迹:参加大小战斗70余次,荣立大功1人次、二等功1人次、三等功12人次,集体二等功1次,获得各类奖章45枚。墙的背面,一张张记录现在老兵幸福生活的照片错落有致:老兵过生日时,收到写着“您为我们守护河山,我们把您挂在心间”的生日蛋糕;街道为老兵印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铭牌,老兵站在楼道口与其自豪合影;社区工作人员把24寸精装全家福递到老兵手中,全家福里的“笑容”和老兵脸上的欣慰相映生辉……
镜头里,老兵们的笑容极富感染力,仿佛在告诉观众,展厅陈列的英雄记忆未完待续。“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希望他们能在幸福的日子里安度晚年。”留言簿记录着参观者真挚的祝福。
据了解,创建红色展厅的想法源于今年3月开始的党史学习教育,这也契合了开原街道引导社会力量关爱老兵的初衷。想法虽好,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为把红色记忆展厅打造成开原居民的红色教育阵地,开原市人武部、开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程指导,开原街道及其下属12个社区30余名工作人员认真翻阅县志,查找开原籍抗战英雄事迹,征集历史资料、照片和文物等,去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取经。开原街道把曾经零散的服务举措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为老兵开展承诺制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共荣互促、同步发展的局面。
5月27日,在老英雄韩殿勉、陈霖、王海仁、刘德山、董泮海的见证下,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截至目前,展厅已累计接待参观者3200余人次。
采访期间,有厂家送来刚做好的活动展板。周钰凯介绍说:“这是为下一步活动展厅进校园作准备。附近的学校能组织学生来展厅参观,远一点的学校就不是很方便。我们做了相同内容的便携式展板,到各所学校流动办展,让英雄故事传遍全城。”
一份说得出就做得到的承诺
多方行动为尊崇打样
红色记忆展厅出口,墙上张贴的《开原街道致辖区革命老兵的承诺书》引得观众驻足。承诺书涉及服务老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巡查员到老军人家中看望一次,了解老军人生活情况,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季度组织家政专业志愿者上门清洁一次,包括老军人居住的单元楼楼道;每月一次义务理发,每季度一次上门查体,生日送蛋糕、传统节日送慰问品……
“关爱老兵等不得、拖不起,如果我们不抓紧行动,恐怕就真的晚了。”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基层社区民兵连的办公场所都在新都社区一层,老兵“新兵”来来往往,只解决他们“办事难”还不够,还得在“受尊崇”上打个样。
一切承诺都基于老兵需要。每当问起老兵生活有啥困难,他们表示“都挺好的”“别给组织添麻烦”。考虑到做好关爱老兵工作需要政府机构、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开原街道党委一方面发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区网格员上门了解老兵需要,另一方面号召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从社会爱心人士、志愿团体中能为老兵提供的服务入手,筛选出真正能提高老兵生活质量的服务类型。
多方行动为践诺加码。在街道党委宣传发动下,各方力量纷纷加入,7项服务内容很快确定下来。红色记忆展厅开馆后,他们把承诺书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既能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又能号召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团队加入为老兵服务的行列。
兴东社区创建的手工艺公益课堂在开原远近闻名。党支部书记、民兵连连长陈玲听说有服务老兵的活动后,当即发动工作室手工艺人、志愿者,要来老兵的军装照,为他们制作剪纸作品,一幅送家里,一幅送展厅。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人像,把祝福带到老兵身边。
以此为蓝本,开原市推广提升老兵获得感幸福感的经验做法,面向全市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83名老兵,以“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分3个阶段做好关爱服务老兵工作。其中除了经开原街道实践印证的7条外,还增添了慰问英雄遗属、编撰开原英雄事迹录、举办英雄故事大赛等更具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凝聚关爱老兵的社会共识。
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开原市人武部协调经费,邀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免费观看。观影结束,少先队员代表们为老英雄献上鲜花和红领巾,感谢老英雄们为今日幸福生活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一场说走就走的“圆梦之旅”
耄耋老兵重返丹东
“组织四名平均年龄90岁的老兵外出旅游,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提起不久前的一次出游,作为领队的开原街道副主任王金玲神采飞扬,“然而,我们确实做到了,几位老人家都很满意。”
在多次走访慰问的过程中,开原街道的工作人员发现不少老兵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重返丹东,追忆激情岁月。开原西站有直达丹东的高铁,每天一班,只要2个小时。得知老兵们有这个想法后,周钰凯认真琢磨了一下,出行并非异想天开,关键问题是老兵们的身体吃得消吗?高龄、跨市出游、心情激动,每一项都存在隐患。看着老兵们期待的目光,周钰凯说不出拒绝的话,“他们敢去,我为什么不敢带队?这是我们的责任。”
深知此次任务艰巨,街道党委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出行路线和后勤保障。7月15日,征求老兵本人及家属意见后,开原街道组织的“抗美援朝老兵圆梦之旅”正式启程。作为主角的4位老兵,最小的87岁,最大的93岁。每位老兵均安排一位家属陪同,另有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摄影拍照的工作人员、街道工作人员、开原中医院的医生伴随保障。经费虽少,但他们尽最大努力让老人们出行顺利。
为减轻老人身体负担,出行前社区准备了4个轮椅。了解到出行队伍的特殊性,火车站工作人员为老兵打开绿色通道,遇到只有电动扶梯的情况,就先将其按停,把老人扶上电梯再启动。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旅行的重要一站。“这个我用过,这个我也用过!”老兵陈霖看到展陈的武器装备,难掩激动,向身边人讲述他和“老伙计”并肩作战的故事。每到这时,讲解员就会停下来,听老兵慢慢回忆。时光飞逝,老人家忘记了很多旧事,但他记得自己曾经在战场上击落一架飞机,荣立三等功,这是他一生的荣耀。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老兵们也打开了话匣子。得知老兵韩殿勉就是讲解词中“炸不断的电话线”的主人公时,讲解员表示“这段故事应该听老英雄给我们讲啊”。从讲解员主讲,到老兵主讲,“老兵旅行团”外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们争相拍照,与老人合影交谈,有的家长向孩子介绍这些老兵爷爷的身份和事迹,“追星”氛围感十足。当几位耄耋之年的老兵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很多参观群众为之震撼。此次博物馆之行,就是一次移动的红色教育。
走过鸭绿江断桥,老兵程显路凝望着奔涌的江水久久不语。伴他同行的代玉柱告诉街道工作人员,前一天晚上老人就在酒店的窗口一直凝望着这里,一直到夜里12时30分才入睡。
江水不竭,英雄永存。对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革命先烈,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的功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一群热心肠的志愿者
爱心接力在路上
回到开原后,周钰凯将赴丹东圆梦之旅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引来一众朋友点赞。其中,有一位孙女士找到周钰凯,询问他有没有类似帮助老兵的活动,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老兵做些事。与此同时,这些照片也引起开原市红十字志愿者联合会的关注,一场围绕老兵的爱心接力传递开来。
综合考量后,周钰凯想到老兵程显路。程显路1950年入伍,曾荣立三等功一次。两个儿子已经过世了,今年89岁的程显路家里,只有老伴和体弱的女儿。一直照顾老人的是小儿子的朋友代玉柱,家里的炕堵了、菜园子需要翻种、买药看病……这些都是代玉柱的“分内事”,一帮一做就是13年。如今,代玉柱也年近古稀,开原街道党委本着“不能让好心人吃亏”的想法,想为他申请一些补助。代玉柱摆摆手说:“我已经退休了,有退休金,孩子都在上班,过得挺好,啥都不需要。”
程显路的家在城郊的平房区,老房子遇上雨天经常漏雨。房子太旧,工人怕塌了不敢上去维修,代玉柱只能帮着做一些简单的遮雨措施。入夏时雨水勤,代玉柱每天都要跑过去看看才安心。在街道党委的牵线下,孙女士联系上了代玉柱,掏钱帮老人重修了屋顶,并时常过来探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开原市红十字志愿者联合会的5名志愿者帮助老人检修电路,将全部电线重新更换,保障老人的用电安全。
“贫困、孤独,这样的字眼不应和当年浴血战场的英雄们联系在一起。走近老兵,关爱老兵,甚至就是陪他说说话,听他讲一段当年的故事,都是社会尊崇的一部分。”印在红色记忆展厅宣传板上的这句话,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引入社会力量作为关爱老兵的重要一环,在参与老兵生活、解决老兵生活难题、增加幸福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老兵义务理发的理发师,给老兵们拍摄全家福的摄影师,为老兵们打扫卫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组成这些活动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一批爱心企业也跟上了关爱老兵的步伐:老兵过生日,送蛋糕的是开原市最大的蛋糕店“聚利来”;春节、建军节,提供节日慰问品的是市中心大型商超“大润发”;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每到传统节日就派人送去糕点的是当地百年老字号点心铺“渊泉丰”。“我们谁也不认识,就带着需要贸然找上门,希望定制一个6寸的蛋糕给老兵过生日,没想到商家听后主动给蛋糕升级,说‘给老英雄6寸太小,得10寸的!’”回忆起第一次联系“聚利来”时的场景,周钰凯满面笑容。
“关爱老兵是群众的心声所向。”据了解,近几年迎接在韩烈士骨灰回国安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活动的群众知晓率达80%,各类抗美援朝新闻报道传播广泛,《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等影视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对于老兵的关注度越高,群众就越为自己能为这些曾经“负重前行”的人做点什么而自豪。
如今,开原街道的爱心平台仍在扩大,当地微信公众平台上也会定期发出号召。“让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安度晚年”,辽北小城一直在行动。
本版照片由范奇飞提供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