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入伍到陆军某部,两年后退役成为大型企业员工,入职不久就被编入民兵队伍”——辽宁省盘锦市退役大学生士兵张鹏很庆幸自己的军营梦能以这样的方式延续。像张鹏一样,前不久进入辽宁省一些明星民营企业的45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全部被编入民兵队伍。
“一体化设计,全链路闭合。”辽宁省军区领导介绍,随着军地人才共育共享成为国防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征兵已由以往的“单项入口”性工作,升级为“选拔、培养、使用”的“闭合性回路”工程。近年来,该省军地注重从新兵入役、服役、退役多环节整体设计,联合打造“征集、使用、安置”三位一体闭合链条,实现了兵员高标准征集、高效益使用、高质量安置有序衔接,有效推动了征兵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既重学历,也重经历。挖掘征兵工作最大潜力——
企校联动,拓宽人才“供给链路”
“想要答好精准征兵这张考卷越来越难了。”回想年初征接兵双向座谈会上的场景,辽宁省军区动员局局长张庆国仍感到脸红发烫。
“机电、雷达等专业技术兵的培训周期往往在半年以上,我们最好能征到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新兵。”“新装备配发后,需要有耐心、爱钻研、有一定机械工作经验的高素质兵员来接手……”座谈会上,不少部队接兵干部描摹了兵员的具体画像:学历高、素质高,还要有一定工作经验——这样的标准对于各级征兵办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这几年,部队对高素质兵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大部分适龄青年还处在求学阶段,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既要高学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不是强人所难?张庆国带着大家对以往工作进行复盘反思:加大院校征兵力度,不代表精准征兵工作只能靠院校征兵一条腿走路。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是部队要求高,而是我们把征兵工作搞单了、搞浅了、搞偏了。为此,他们将近5年兵员情况与部队需求进行对接分析,一份《校企结合精准征兵方案》随之应运而生。
“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要征集什么样的兵员。”下半年征接兵双向座谈会上,征兵工作人员拉直了上次会议留下的问号。今年征兵,除了重点加强院校征兵储备人才之外,他们计划进一步加大企业征兵权重,联合省委省政府职能部门出台《关于依法鼓励各类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参军入伍的意见》,全面提升征兵人才匹配度,既重视学历,又重视经历,全面拓宽人才供给链路。
这一政策刚出炉,立刻得到各地政府机关、兵役机关的积极响应。大连军分区动员处处长张文礼告诉记者,大连市国资委制定了相应激励措施,要求企业为员工在服义务兵役期间每年发放服役补贴,服役年限计入工龄,优先提拔使用服役期间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员工。
循着这样的思路,他们火速对接省内高科技骨干企业征集高素质人才,先后与6家高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军地共育高素质人才活动,动员在一线工作两年以上的、具有培养价值的、列入公司后备干部的技术人员应征入伍。与此同时,他们还继续加大高校征兵力度,推动完善省直机关和各市出台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配套政策,全面落实60个公务员岗位、1800余个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岗位专招大学生士兵等激励措施。
拓宽人才供给链路,提升征兵工作质效。今年,辽宁省军区为海军精准输送备战打仗急需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气自动化、航空、机械等15个专业347名新兵,为空军输送355名理工类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的机务士兵。
前不久,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敲锣打鼓欢送段志鹏等员工光荣入伍。该公司武装部长安治学告诉记者,第一次有这么多在职员工参军入伍,主要得益于辽宁省鼓励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停薪留职参军入伍的好政策。
既解决后路之忧,又引导扎根军营。让“带编入伍”大学生士兵矢志建功——
制度创新,延长军营“发展存续期”
几年前,抚顺市征兵办回访接兵部队时发现,大学生士兵因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受到部队欢迎。然而,不少部队主官也反映,每年他们都会因为“带编入伍”的大学生士兵骨干留队难而头疼。“培养一名素质全面的优秀军人,必须经历关键岗位锻炼磨砺,这个周期不短。”军分区司令员苏共建无奈地说:“有的单位规定,‘带编入伍’的大学生士兵两年后如果继续留队,编制就不再保留,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士兵不得不告别军营。”
发现这一问题后,该军分区联合市人社局立即调整相关政策。他们首先将“先定编再入伍、退役返乡即上岗”调整为:取消入伍前考试,不再提前定人定编,而是从入伍当年起,两年后地方将拿出专项招录大学生退役士兵的事业编名额,大学生按正常程序入伍,退役后可选择参加事业编定向招聘考试。此举有效调动了大学生士兵的工作热情,但仍然没有解决他们扎根军营的问题。
“留队的话,编制不会为我保留,退役又舍不得,两年军营生活太短了。”2020年退役回乡的李政图坦言:“我退役前考虑更多的是,虽然在服役期间参加了不少大项活动保障任务,也想过留队,但眼看就业市场紧缩,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选择了退役返乡。”
和李政图一样,不少大学生士兵都面临这样的纠结。尤其是近几年部队改革后,军人荣誉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与地方相比,部队现行待遇保障政策极具吸引力。但由于以前施行的“带编入伍”政策明确规定,岗位招聘仅面向服满2年义务兵役后退役的大学生士兵,他们一旦选择提干或者转士官,就会被视为自愿放弃定向考取事业编的机会。
如何让优质兵员在部队安下心、留得住?该军分区多次与市委市政府协商,延长大学生士兵成长周期、真正为他们解决“后路”之忧。这一计划终于在今年实现了。“七一”前夕,抚顺市出台文件规定,自2021年起,将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招聘对象范围,由2年义务兵役期满退役的全日制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扩展为服役期12年以下,只要不满安置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都可报考定向招聘事业编。
消息传出后,从该市走出的众多留队大学生士兵备感振奋,也使征兵报名工作再一次迎来小高潮。2020年,抚顺市事业单位提供150个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名额,当年共有符合条件的92位退伍兵报考。面对剩余40%多的岗位,军分区领导既欣慰大学生留队人数变多了,又为退役士兵就业好机会流失感到惋惜。
怎样将剩余的这部分岗位利用好,抚顺市瞄准了具有大专学历的退役士兵。他们今年出台决定,自2021年起,每年利用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未招满的事业编岗位和单独拿出一定比例的基层事业编制岗位,定向招录全日制大专毕业生。
“用好岗位政策这个杠杆,调整出台适应时代发展的征兵政策,既有利于提高部队兵员质量,也有利于改善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对部队和地方来说是双赢。”军分区政委任怀宝说。
安置好退役的,激励好在役的。最大限度发挥军地人才复合型效能——
精准调配,优化退役军人岗位匹配度
“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安置水平,是提高征兵工作质效的重要环节。”谈起这两年退役军人安置的重点,辽宁省军区领导强调了3点:
重点突出战斗力——突出发挥退役军人国防观念强、军事素质好等优势,结合国防后备力量队伍建设,前瞻后备力量人员储备和能力储备,积极吸纳退役军人加入民兵队伍,逐步形成以应急、支援队伍为支撑,储备队伍为补充的基干民兵建设新格局。
重点强化生产力——结合退役军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等特点,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向偏远山区、艰苦岗位输送优秀退役军人,带领当地群众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建设。
重点优化调配力——根据退役军人现实能力素质和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情况,适时适度优化退役军人岗位安置,统筹兼顾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好钢用在刀刃上!”省军区领导的回答简单明了。他告诉记者,退役军人安置得当,征兵工作才会更加顺畅。对于“得当”的理解,既要站在退役军人个人角度看收益,也要站在地区经济、国防建设的角度看发展。
记者翻阅该省近年来退役军人安置情况表了解到,各市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累计拿出近万个岗位公开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退役士兵走上这些企事业岗位,能力素质和品质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不仅如此,不少企业还根据年度民兵整组计划抽组分散在各部门的退役军人编建民兵分队,按照民兵课目的训练标准要求,结合工作任务特点,拟定施训方案,每月利用倒班轮休时间,见缝插针抓好大纲课目的训练、应急处置预案演练等,退役军人不仅是企业生产一线的生力军,更在新的战位上贡献战斗力。
“90后”陈浩南,退役后来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政办公室任机要专员,后被选派到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担任第一书记。杏花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落后。驻村以来,陈浩南通过调研,精准掌握情况,历经几个月努力,协调相关部门修筑14.5公里的水泥路及两座桥涵,解决了困扰杏花村几十年来的行路难问题。此外,他还协调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112亩,建立中药材丹参种植示范区,解决村内劳动力50余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户,村集体经济增长5万元以上。
“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林火茂介绍,带头吃苦做表率是军人的共性标签,立足退役军人带领乡村百姓走上致富路的成功案例,地方也出台了新政策。
从去年12月份开始,辽宁全省村、社区“两委”集中进行换届。为支持鼓励退役军人参加“两委”换届工作,辽宁省有关部门在制定换届工作方案时,将优秀退役军人列为换届重要人选。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5700余名退役士兵成为“兵支书”。
本版照片由谭长俊、马徳兴提供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