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邢晓云、位启林报道:“志愿军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能吃烤土豆,土豆不好咽,只好就着地上的雪吃。”11月30日,安徽省亳州市烈军属子弟学校四年级一班课堂上,退伍老兵、该班学生宋涵漪的爷爷,走上讲台为学生们讲述革命故事。
“平时我们也会让宋涵漪给大家分享她爷爷的故事,今天老人家走上讲台授课,让孩子们很受触动。”班主任潘九春说,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有的家长甚至专门到教室里“跟班听课”。
亳州市烈军属子弟学校是一所以“拥军优属”为特色的公办小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一直是该校的优良传统。据统计,全校300多名学生中,有34名学生家长是军人或者退役军人。
“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着力培树青少年爱国尚武的价值导向。”校长王峰告诉笔者,今年新学期伊始,该校把“国防教育进课堂”提上日程。征得家长同意后,校方决定利用每周五16时20分到17时20分的课后辅导时间,邀请1至2名学生家长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许多家长虽没有丰富的讲课经验,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孩子们喜闻乐听的故事,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目前,学校已组织3名学生家长登上讲台,为学生们送上国防教育精彩一课。
同时,该校坚持红色办学理念:每周选出一名“爱国小使者”,在周一升旗仪式中发言;评选优秀少先队员前往光荣院,听老英雄讲历史;利用 “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
此外,学校注重营造“军味”校园文化,开设“先进武器装备”宣传栏,利用教学楼楼道张贴革命烈士光辉事迹,通过宣传展板打造“红色国防文化长廊”,由专人负责在开学、节假日或重大事件节点适时更新,让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