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巷战是依托城镇地形,在街巷中短兵相接的作战方式。巷战中,进攻方和防守方都可能面临异常惨烈、旷日持久的厮杀,因此兵家通常都会竭力避免陷入巷战。近代以来最著名的巷战,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巷战。苏德双方在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投入大量兵力,鏖战半年之久,伤亡200余万人。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军队信息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但巷战依然令人生畏。在1994年12月俄军发动的进攻格罗兹尼战斗中,俄军第131旅在攻入城内后陷入苦战,最终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兵力撤出战场,重型装备几乎损毁殆尽。
在我军战史中,也不乏一些通过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以较小代价取得巷战胜利的经典战例。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四平战斗中的巷战就是其中一例。
四平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是贯通多条铁路交通的枢纽,是一个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略要地。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我军共在此进行过4场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反复争夺对四平的控制权。
1948年3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第1、第3和第7纵队奉命参加解放四平的战斗。其中,第3纵队的主要任务是从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发展进攻。战斗开始后,第3纵队主力很快突破了敌军防御,进入城内战斗。该纵队20团6连在城南的玉皇庙、耶稣教堂一带展开战斗,主要任务是夺占玉皇庙、耶稣教堂,全歼守敌,并控制周边4条街道。6连官兵在战斗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方法,经过一天的战斗,圆满完成作战任务,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两翼迂回实现分割,编组灵活各个击破
3月12日8时许,6连随主攻部队突入城内,顺利进至玉皇庙东侧道路一线。玉皇庙敌人突然向6连猛烈射击,打乱了他们的进攻节奏。连长、副连长经过商议后,将6连分为2个攻击分队,由2人分别带领。从玉皇庙南北两侧迂回到敌人后方,实现对守敌的钳形攻击,汇合后再向西挺进。通过翼侧迂回,不仅可以从防守较弱的“背部”打击敌人,还可以切断敌人与后方指挥所的联系,以实现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战斗目标。
连长率领的右翼攻击分队刚通过爆破开辟前进通路,就有3个敌人举着枪出来投降。据他们交待,耶稣教堂内约有1个营的守军,主要防御方向在南面。此时,副连长率领的左翼攻击分队也消灭了数个敌火力点,成功进至耶稣教堂东南侧,但遭到耶稣教堂守敌阻击,与敌军形成对峙态势。分析战场形势后,连长决定再次改变力量编组,留下2个班的兵力,在南面继续与敌对峙、牵制敌人火力;剩下的兵力分为2组,组内又分成爆破、工兵、突击等力量,充分发扬小编组“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分别从教堂东北侧、西北侧两个防御薄弱部位进行突破,直捣耶稣教堂守敌的指挥核心。这样一来,敌人在南面苦心经营的防御工事就无法发挥作用,各火力点只能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盲目射击,为我军夺占耶稣教堂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面分析持续调整,递进攻击战斗增益
四平是国民党军队在东北防御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保住四平,国民党军队在多条街道构筑掩体、埋设地雷,在建筑物内设置隐蔽火力点,甚至在城中核心地带建设了永久性防御工事,打算利用这些工事层层抵抗,不断消耗我军力量、迟滞我军进攻行动,最终实现死守四平的作战目的。作为进攻方,我军决心通过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战斗方法,与敌人争夺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最终控制四平全城。这是对我军持续作战能力的巨大考验。
为实现作战意图,6连在刚突入城内和进至教堂东侧两个时间点均调整了部署,通过短暂停顿和重新编组,让战士们恢复体力和检查装备,并进一步细化分解作战任务。全连官兵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在对教堂进行突击的过程中,东北角的爆破小组因炸药设置点位选择不当,导致爆破的缺口过小,攻击分队不能快速进入。连长马上再次调整战斗编组,一面将部分突击力量抽组为土工作业分队,采取土工作业的方法靠近敌防御前沿;一面将在西北角完成爆破任务的小组调整过来,实施二次爆破扩大缺口。待打开缺口后,把后队变为前队,快速突入教堂内部,一举拿下敌人的营指挥所。正是有了对战场态势全面正确的观察和分析,6连指挥员才能够将手中力量进行合理编组,以层层递进式的战斗方式接近作战目标,保持了连续的突击力,也极大地调动了官兵的战斗积极性,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战前侦察创造优势
一面进行军事打击,一面进行政治瓦解,是我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两种重要方法。尤其是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越来越多的国民党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接二连三的败仗让他们逐渐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和信心。从兵力数量上来看,此次作战中,敌人的兵力几乎是6连的3倍,但从作战效果上看,6连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势如破竹,这与我军在战场上的政治瓦解工作密不可分。
在战前,3纵就派遣敌军工作队潜入四平城内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号召群众不配合国民党军队的巷战设伏准备工作,让国民党军士兵“进不去门”“喝不到水”“吃不上饭”。城内的地下党也加强了对国民党军队的瓦解力度,几乎半数的国民党军官兵愿意临阵起义或投降。在战斗过程中,6连把军事打击和心理战术结合起来,一面集中优势兵力火力猛攻猛打,给守军极大的心理震慑,显示我军夺占目标的决心;一面不断战场喊话接受投降,彻底击溃敌军的心理防线,大大加快了战斗进程。此外,在战前的侦察过程中,我军充分发扬“人心在我”的群众优势,发动群众将敌人设置的地堡、火力点、地雷、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和部队部署的具体位置摸得一清二楚,真正实现了“知彼知己”,为制定作战方案、实现作战企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3月13日晨,我军一举攻破国民党守军指挥部,战斗胜利结束。
解放四平战斗作为四战四平的最后一战,是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锤炼了东北野战军城市攻坚战的能力,也加速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